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尹上岗  马志飞  李在军 《地理研究》2021,40(6):1701-1715
中国住宅租赁市场与住宅买卖市场的不对称发展,使住宅租金与住宅价格过度偏离,不利于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从住宅售租比视角切入住宅研究对解决“住有所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三省一市县级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LISA时间路径和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2008—2018年长三角住宅售租比的时空格局及演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住宅价格与住宅租金的驱动因素,进而提炼售租比演变的影响规律及效应。研究发现:① 长三角住宅售租比呈快速上涨态势,售租比及其涨幅总体呈现出由东至西、由南至北递减的空间格局。② 长三角售租比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依赖性和整合性,其中稳定性由东至西呈减弱态势,路径依赖和锁定特征逐渐强化。③ 经济、社会、人口和预期因素对住宅价格和住宅租金的影响依次降低,各特征变量对住宅价格和住宅租金相对影响程度基本一致。④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使住宅售租比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固化效应,人口流动作用下产生传导效应,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保障作用,预期因素作用下使住宅市场具有较多的投机性。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1998~2013年中国2 303个县域经济增长格局与变迁研究表明:县域经济空间关联格局相对较稳定,高高区呈团块式集中于东部沿海,带状式分布于内蒙地区,低低区散布中西部地区;县域增长时空关联特征及变化大体相一致,经济增长潜力或活力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内蒙古地区的县域单元LISA时间路径移动长度变化较大;中西部地区县域LISA时间路径长度较短,经济增长缺乏活力,而时间路径弯曲度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缺乏稳定空间依赖方向的京九沿线、110°E附近及西藏部分县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考古勘探的工作量增大,而且时间周期变短,传统的考古勘探难以适宜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洛阳铲对文物也会造成轻微损害。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探地雷达法通过电磁波的反射波原理,提取地下地层介质的物理性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划分出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在异常区可能存在古墓、遗址等,通过进行洛阳铲验证,确定是否为古墓、遗址等;非异常区为自然沉积地层,不存在古墓、遗址,通过洛阳铲验证,确定非异常区不存在古墓。采用这种探地雷达和洛阳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圈定面积较大的非异常区,提高勘探效率,缩短勘探时间,减少对文物的损坏。  相似文献   
14.
<正>宝石,作为矿物中难得的精品,历经亿万年水与火的"洗礼",以其最美丽的颜色和姿态展现在人类面前。然而,仅凭颜色来辨别宝石很不可靠,一种宝石可以具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而不同的宝石也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颜色,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宝石的光影变化,并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现象,便可快速辨别宝石。总的说来,宝石中的光学效应主要包括火彩效应、变彩效应、猫眼效应、星光效应、荧光效应和磷光效应等,下面让我们一一辨别。  相似文献   
15.
16.
婚姻是人口再生产必要的社会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安定和谐,而离婚的空间特征是社会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05-2014年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离婚率变化为数据源,结合传统数理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①2005-2014年间地区间离婚差异不断缩小,离婚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异态势;②地区间离婚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是由地理邻近和网络社会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区间离婚现象的高低分异与特定地理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因素有关;③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及家庭规模的增加对离婚起到显著的影响;失业率的增加及城乡收入的加大对离婚起到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全球化、性别比的增加、家庭负担对离婚的影响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地气测量和射气测量的探测机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气测量和射气测量原理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总结地气测量在理论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射气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地气测量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隐伏断层在我国煤矿大量存在,对煤矿的施工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威胁着煤矿生产安全。本文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工作原理,并对隐伏断层的电性特征进行了正演计算。通过在山西某煤矿的实地探测分析可知,隐伏正断层的异常表现一般为横向电阻率等值线发生错断、并伴有同向扭曲现象,有比较明显的密集梯度带。此探测方法是煤矿隐伏断层探测的又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探测结果证明利用此种方法进行煤矿隐伏断层超前预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空间均衡状态及其时间演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正确认识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分布的现状,以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及其时间演变趋势为研究内容,采用中国338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和LISA时间路径分析等方法,构建国家-区域-市域3个层次的空间均衡分析框架,定量刻画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及其时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正在走向均衡;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在三大区域之间的交错程度较高且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东部沿海到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存在集中分布的低低集聚区,即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同样存在“京汕低谷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流动规律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人口城城流动日益成为中国人口流动的重要形式背景下,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别探讨城城流动人口空间流动的结果、过程和成因,也就是探讨城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流动轨迹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流动,同时在流动过程中会考虑空间的邻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以及高水平教育医疗设施的差距是诱发城城人口流动的内在动力,而在实际的流动过程中会综合考虑由于空间摩擦而产生的金钱成本、心理压力等障碍;同时,已有城城流动人口存量会通过减少适应流入地的成本、提供相应的生活和就业信息等方式降低流动成本,刺激城城流动人口按照已有路径流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口流动的阶段划分,认为中国人口流动仍然处于从小城镇进入大城市的阶段。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依据人口流动的自然规律,鼓励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并通过发展副中心和卫星城等形式疏散中心区功能,推动城市郊区化发展才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