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科学   2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钻探或处理事故时,常有需要增加钻压的情况。而所选钻机其所能产生的轴向压力是一定的。因此,在钻机选定后如何增加钻压的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时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的专家们利用水力动力学原理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钻压水动力增效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值得借鉴。介绍了这种钻压水动力增效装置(ГУОН)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性能指标,并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2.
石煤自燃治理是我国地质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衢州市玳堰石煤矿区石煤自燃已造成严重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有效治理矿区石煤自燃,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采用密闭采矿硐口、石煤自燃点削坡以及黄泥密闭的"隔氧灭燃"治理方法。治理效果表明,白坑5号、3号矿和煤山底矿石煤自燃已得到控制;矿区大气二氧化硫监测结果小于0.03mg/m3,地表水SO42-含量从7045.6mg/L降低到399mg/L,治理效果良好,为今后类似废弃矿山石煤自燃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
在首次发现西拉木伦河南岸上、下二叠统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面的基础上 ,利用最新资料重新厘定上二叠统铁营子组。在系统分析岩石特征、基本层序特征、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的基础上 ,确认了其沉积环境为内陆山间河流——湖泊。依据铁营子组与下伏地层及侵入岩的接触关系、采获的植物化石、砾石成分及来源判断 ,其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34.
35.
关于复合片钻头钻进大理岩和花岗岩时机械钻速和碎岩功率消耗同规程参数的关系,用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机械钻速和碎岩功耗与钻压、钻头转速及冲洗液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碎岩绝对功耗和相对功耗的概念,而相对碎岩功耗是个更为重要的概念,求出了大理岩相对碎岩功耗最小时的最优钻进规程参数值。  相似文献   
36.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地区高效井与串珠状地震相储层的关系。提出了峰谷能量指数的概念,指数越大,串珠状地震相储层越发育。若强串珠状地震相发育伴生断裂,则储层发育规模较大;串珠状地震相位于缝洞系统的相对高部位,则一般油柱高度大,有较长的无水采油期。对于强串珠状地震相,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设计在最大波谷处较为合适;对于弱串珠状地震相,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设计在最大波谷之下的零相位之上较为合适。塔中西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具备四项要素(峰谷能量指数大于17 000、伴生断裂发育、处于缝洞体系高部位、目的层井轨迹位于储层顶部)的强串珠状地震相储层,钻井易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7.
钻孔水力采矿是钻探工程在采矿工程中的一种应用,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拓宽创新意义。本文介绍了钻孔水力采矿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过程;讨论了石油喷射钻井射流和钻头的水力参数;探讨了钻孔水力采矿时破碎矿石的孔内射流碎岩器具及其结构参数;提出了有关改进这种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的几点建议。钻孔水力采矿由于工程效益好、安全系数高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等优点在国外一直在研究和使用。建议我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拓宽探矿工程的创新发展和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38.
李凤林 《海洋学报》1986,8(4):456-465
黄-淮-海-辽(河)平原地下咸水,有如地下咸水海掩埋在黄、渤海周边.资料表明,咸水层与海相层是同时形成的,即咸水形成是由于海进时浸渍的结果.目前咸水在地表、地下径流作用下正在淡化消失中,如循其道,一能迅速恢复古地理,二能在人工和自然作用下变成为淡.  相似文献   
39.
对数字地震台用不同处理方法所给出的地震基本参数进行了对比,同时还对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地震参数与模拟地震台网测定的地震参数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0.
用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复合片钻头钻进时机械钻速、碎岩功耗、钻头磨损与规程参数的关系,求出了它们的最优值以及与其相应的钻进规程最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