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山西带中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采用基于P波初动极性和S/P振幅比(HASH)方法,反演了2008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发生在山西带中北部ML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山西带中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种类较多,分布散乱。震源机制解除走滑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正断层和逆断层类型,表明小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华北构造应力场对研究区域的小震控制作用较弱,局部活动断裂对地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2003年1月1日—2013年4月1日芦山地震前震源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发现不同阶段的震源机制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强震孕育过程中构造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震源区中小地震的P轴方位角C_V值在芦山M7.0地震发生前有一个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只是相比于汶川8.0级地震前C_V值的下降-上升过程经历了更长的时间,这表明四川芦山M7.0地震的孕育经历了长时间的应力积累,与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2007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C_V值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有显著的增强与减弱过程,对于发震地点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3.
陈学忠  郭祥云  李艳娥 《地震》2010,30(2):20-28
利用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 对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的月尺度频度分布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1970年以来ML≥3.0地震活动半年频度符合正态分布, 而2000年以来ML≥2.0级地震活动月频度符合泊松分布。 对半年频度和月频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做了进一步分析, 发现在1999年9月、 11月四川绵竹2次MS5.0地震前和汶川MS8.0地震前, 龙门山断裂带ML≥3.0地震活动半年频度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 在汶川地震前ML≥2.0地震活动月频度分布出现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索GPS和跨断层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效果,本文以鲜水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07期,2009~2013期和2013~2017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贝叶斯反演方法,以跨断层数据为先验条件,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主要为鲜水河断裂)的断层运动速率。发现增加跨断层数据后,反演图像的近场和远场速率区别更加显著,不同期次的断层活动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本方法在震前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前部分跨断层场地的逆向走滑特征很难表现出来,对于地震预测预报也很难起到优势作用,但从反演效果上来看,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断层在近场和远场上的速率差异以及地震后断层运动速率的分段特征。最终根据上述研究方法认为鲜水河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经过多年的应力调整,目前左旋走滑速率已经基本恢复到震前状态,鲜水河断裂南段持续拉张趋势,川滇菱形块体的顺时针旋转作用持续加强,鲜水河断裂的道孚段和磨西段存均在一定的走滑速率亏损,应注意这两个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以及这两个地区地震危险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5.
临汾地震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运行资料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临汾中心地震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试运行期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其数据正常变化趋势以及出现的异常形态,在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认为VS型垂直摆倾斜仪能够真实反映固体潮的变化,并可以捕捉到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86.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根据美国地震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发布的2019年3—4月全球地震动态,通过修订后给出以下监测结果。2019年3—4月全球共发生5.1级以上地震203次,其中3月106次,4月97次。东半球发生地震121次,其中5.1—5.9级中强震104次,6.0—7.9级强震17次;西半球发生地震82次,其中5.1—5.9级中强震72次,6.0—7.9级强震10次。  相似文献   
87.
<正>1研究背景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漾濞县发生MS 6.4强震。震前震源区是否存在应力增强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之一。在地震学中常用视应力和b值反映地壳应力水平。已有不少学者发现漾濞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域,意味着地震前存在高应力背景。依据岩石实验的新发现,马瑾等(2012,2014)提出亚失稳概念。断层失稳是应力增加达到峰值后转为释放直至产生破裂的过程。进入亚失稳阶段的标志是平均应力从积累达到峰值后转为应力释放。在这个阶段,存在应力减弱的部位,也存在积累的部位,应力积累的部位可能会是未来断层失稳的位置。  相似文献   
88.
8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根据美国地震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发布的2011年3-4月全球地震动态,通过修订给出以下监测结果.2011年3-4月全球共发生M≥5.0地震886次,其中3月717次,4月169次.在3-4月发生的886次地震中,东半球共计780次,西半球共计106次.东半球发生M5.0-5.9中强震715次,M6.0-9.9强震65次,西半球发生M5.0-5.9中强震102次,M6.0-7.9强震4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全球共4次,最大一次地震发生在日本本州东岸远海,发震时间2011年03月11日05∶47∶321,Mw=9.1.  相似文献   
90.
通过运用二阶平微求速度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临汾盆地近几年发生的3次≥4.0级地震前短水准的变化特征,发现临汾台短水准显示了较好的前兆响应,依据图形的变化规律,能够进行试验性的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