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地球科学   58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索地震预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大地震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的,大地震不是任何时刻都可以发生的,据此可以引导我们去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Ms8.1大震,是对本文论点的一次较好验证。  相似文献   
22.
为探索大地震成因的物理机理,根据板壳理论的研究结果,综述多年来柔韧壳体非线性大挠度变形研究中与地震成因相关的壳体结构变形问题的研究进展、壳体结构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同时,介绍壳体曲率变化对其变形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期望能为探索大地震成因机理的研究提供某些有用的物理依据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电磁学科同仁的策划工作,本期《国际地震动态》集中刊登了一组有关地球磁电与地震关系的文章。这组文章可以部分反映了当前国际上认为许多电磁现象可能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观点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如震前超低频(ULF)地磁场的辐射;岩石圈-大气圈-电离层的耦合(LAI)等当前热点,值得我们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4.
人们说至今尚无后来人的书法可以超过前辈王羲之的.无独有偶,我们前辈张衡1700余年前创制精巧候风地动仪,至今仍使我测震界同行望尘莫及(至今尚无后人能复制出候风地动仪).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就是由这类光耀熠熠明亮金星所代表,他们鼓舞着后人,后人铭记着他们,并以此为荣.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大地震成因的物理机理,根据板壳理论的研究结果,综述多年来柔韧壳体非线性大挠度变形研究中与地震成因相关的壳体结构变形问题的研究进展、壳体结构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同时,介绍壳体曲率变化对其变形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期望能为探索大地震成因机理的研究提供某些有用的物理依据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考查了强震孕育区在主震前一段时间内,广义前震序列地震的发震时刻与太阳和月亮地方时角的关系.其群体特征表明,某一震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受到太阳和月亮地方时角的调制性影响,统计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同时分析了太阳和月亮对发震时间作用之间的差异,从抑震性角度讨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7.
地震活动性图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绍燮  沈佩文 《地震学报》1982,4(3):239-250
本文叙述了在中国,特别是在华北地区观测到的一些地震活动性图象。高震级(M≥7.5)地震具有特定的间隔距离。华北近年7级地震分布成条块。强震前的临震地震活动具有相似性。特定地区的地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析其特征,表明这种相关现象不是一种传播过程;不能用“相关地震间具有直接的断层联系”来解释;而可能是大范围地层同时受力的结果。观测到大震前总有中小地震为其作前奏,并且大小地震间遵循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上这些活动性图象,可用地层受力屈曲的机理给以解释。根据这种观点,可推算出一般地震的b值将取0.75,火山地震、水库地震以及某些震群的b值将取1.5,而沿断层分布的地震的b值将为0.5.这些数值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因而本文叙述的现象与分析结果,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8.
LargescalecharacteristicdistancebetwenstrongearthquakeXIANFUDU(杜先富)SHAOXIEXU(许绍燮)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alB...  相似文献   
29.
鉴于观测事实表明相隔很远的地震间,以及与相隔很远的前兆,可以有较好的同步性,因此对传统的孕震模式需要重新审议。当前的预报能力评分约为R=0.2—0.3,表明当前的预报确有客观规律的依据;但服务于社会,这样的精度远不能满足要求,这是地震预报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观測到大陆强震基本上都同时位在一些不同方向的屈曲变形带上,可以认为多种变形屈曲间的互锁是形成强震的必要条件,这为我们进一步建立新的大陆强震发生模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0.
大同—阳高中强震群前后的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许绍燮  王林英 《地震》1990,(4):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