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3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55年,北京地貭学院和地貭部南岭区测队在广东各地先后发現了下侏罗統海相地层,为华南地史增加了新的一頁。1959年,孙云鑄等在开平、恩平两县作了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1961年作者等先后两次到开平、恩平、高鶴、韶关、乐昌、惠阳等县市进行調查,测制剖面,采集化石。第一次参加者为丁培榛、张守信、楊兴泰和刘椿。第二次参加者为尹贊勋、范嘉松和张守信,并承广东省地貭局倪岳英同志参加部分工作,担任响导。  相似文献   
22.
晚二叠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礁前礁后和礁核的顶部都有白云岩。如下证据说明这种白云岩是潮上萨勃哈环境蒸发交代成因的:①这种白云岩的氧同位素值都比其灰岩原岩明显高得多,②其微量元素Sr、Fe的含量范围与陕甘宁盆地奥陶纪马家沟组马五段蒸发交代成因的泥晶白云岩的很相似,③白云石的晶体都是泥粉晶大小的自形—半自形晶体,④出现在礁体的顶部,⑤含有藻纹层、鸟眼构造、干裂缝等典型的潮坪环境构造。该礁的出露可能是海平面下降造成的。意大利的Dolomites盆地在二叠纪末由中陆架环境变浅到鲕粒滩环境,再到大气水环境。我国下扬子盆地在二叠纪末由碳酸盐补偿面以下的深水盆地变浅到碳酸盐补偿面以上的深水盆地。这些事实都说明,二叠纪末曾经发生全球性的海平面下降。这种大规模的海平面下降可能是引起二叠纪末生物礁集群绝灭的机制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3.
鄂西利川晚二叠世生物礁的纤维海绵和Tabulozo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嘉松  张维 《地质科学》1987,(4):326-333
箭囊海绵(Pharetronida)目可分为两个亚目:(1)串管海绵;(2)纤维海绵。纤维海绵骨骼是由骨纤构成,在骨纤内的海绵骨针由于重结晶作用而消失贻尽,但仍能识别出一些骨针的形态。Tabulozoan暂归入硬海绵内。本文描述的纤维海绵有以下各属:Peronidella sp., Peronidella sp.nov., Stellispongia sp.,对Tabulozoan也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4.
范嘉松  张维 《地质科学》1986,(2):151-160
湖北省西部利川县境内的上二叠统长兴组有我国最典型的生物礁。礁体出露于见天坝等地(图1),其结构清楚、化石丰富。  相似文献   
25.
中东地区发育了许多世界级大型油气田,其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这些碳酸盐岩的地质层位主要是:上二叠统胡夫组;上侏罗统阿拉伯组;自垩系马什里夫组、萨尔瓦克组、舒艾拜组;第三系阿斯马里石灰岩、基尔库克群。该区大油气田的形成有着众多优越条件的有利配置,基本要素可归纳为六个方面:生储盖配置十分合理;有台地内继承性发育的生油盆地;含油气层的年代较新;石油生成的时闻较晚,且石油进入构造圈闭的时闻也较晚;背斜构造规模巨大;有十分理想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26.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ancient eustatic change amplitudes according to reef fabric-facies are proposed, with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diment-loading subsidence. Compared with methods based on non-reefal deposits, these methods are more accurate in restoration of original sediment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of sediment-loading subsidence, as well as restoration of ancient water depth. According to the reef in Guangxi, China, the amplitude of sea-level rise during Middle Permian (Neoschwagerina-Yabeina zone) is 249.5 m. According to the coeval reef of the Guadalupe Mountains, New Mexico and Texas, the coeval sea-level rise is 247 m. With these effective methods available, it is feasible to establish more accurate eustatic curve of Phanerozoic.  相似文献   
27.
贵州关岭中三叠统坡段组沉积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嘉松  吴亚生 《古地理学报》2002,4(1):T005-T008
贵州中三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的“堤礁”向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当前对台地边缘沉积的性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某些人认为这些沉积是在浅水和拢动环境下形成的滩相沉积;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则仍坚持它们代表典型的礁相沉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造型生物,如六射珊瑚、苔藓虫、钙质海绵和龙介类等。在贵州中部关岭县扒子场出露了一套巨厚的和属于台地边缘的中三叠统。扒子场在关岭县城的东南,直距约22km。三叠系中下统沿着公路断面连续出露。中统包括安尼阶的坡段组及拉丁阶的垄头组和竹杆坡组。坡段组主要由砂砾屑-生屑颗粒岩组成,约占全剖面的2/3。它们形成于水流激荡的滩相环境。其他岩石为骨屑-球粒粒泥岩和泥粒岩,约占全剖面的1/3。根据该组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和生物组分,坡段组代表由砂砾屑、生屑组成的粒屑滩,而非生物礁相沉积。仅在底部或下部出现少量的Tubiphytes-蓝细菌造礁骨架,组成局部的礁丘。  相似文献   
28.
论古代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基本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碳酸盐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类型复杂,从而为我国碳酸盐研究提供广阔前景。解放以后,我国首先在四川盆地的二、三叠系碳酸盐岩中获得高产气田,推动了碳酸盐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缺氧环境的微生物和微生物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部的下三叠统Hindeodus parvus带产小球状微生物化石, 其大小一般在0.15~0.30 mm, 中空, 内部一般为微亮晶方解石充填, 壁为泥晶质. 它们一般呈圆球状, 均匀散布于泥晶基质中, 数量可以密集、丰富、或极少. 没有腹足类或底栖双壳类共生, 但可以有介形虫或/和藻席共生. 岩石中细小草莓状黄铁矿的存在说明这种微生物生活于缺氧环境. 在一些剖面上, 这种微生物岩的上下地层为富含小腹足类和小虫孔化石的泥晶灰岩. 这种小球状微生物的分布严格限于发育到大绝灭开始的生物礁礁顶的浅水环境, 并且不在深水表层水体出现, 表明这种微生物是底栖生活的, 并且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其大小超过所有的球状的细菌和蓝细菌化石, 不能归入这两个门中. 根据其大小、形态、古生态特征、钙化特点, 推测它可能属于低等绿藻, 特为其建立一个新属种: Ziyunosphaeridium sinensis gen. et sp. nov.(中华紫云球藻)(新属新种). 迄今已描述的H. parvus 带的微生物岩可分为6种类型: (1)多孔泥晶结构的灰岩; (2)囊状化石的微生物岩; (3)含树枝状体的岩石; (4)小球状低等绿藻化石(紫云球藻)有关的岩石; (5)小球状蓝细菌化石有关的岩石; (6)叠层石. 紫云球藻有关的微生物岩只出现在生物礁发育到二叠纪末大绝灭开始的那种极浅水的剖面的界线地层中. 其他的微生物岩也形成于浅水环境, 但比紫云球藻微生物岩形成的水体可能要深些. 早三叠世的微生物岩与通常意义的生物礁在形成机制和环境意义上有本质的不同, 因而不应该当成生物礁岩. 那种因为早三叠世微生物岩的存在而认为二叠纪的生物礁生态系延续到中生代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0.
在江西修水四都镇东岭村发现了一个连续的、出露完好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剖面。在剖面中有一段厚约2.1m 的地层具有指示海平面下降的岩石组构。这段地层的底部为红色的碳酸盐颗粒岩。红色是颗粒表面的红色铁染,成分为褐铁矿,是出露地表风化形成的。这层红色颗粒岩之上有约2.0 m 的去白云石化灰岩,其中保留了原来粉晶白云石的晶形。去白云石化作用是白云岩受淡水影响而发生的,指示海平面下降事件。这段地层之上是厚1m 的颗粒岩和灰泥岩,代表浅水潮下环境。其上是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这段地层之下的地层中生物丰富多样,并且有复(蜒)、钙藻等大绝灭前的生物。这段地层及其以上的地层中生物种类很少,(蜓)、钙藻等已经消失,表明集群绝灭事件开始于这段地层之下,生物大绝灭的发生与海平面下降事件的发生是基本同时的。由此认为,可能是海平面下降有关的环境剧变事件引发了二叠纪末的集群绝灭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