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2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用面波估计浅土层的品质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家富  苏有锦 《地震学报》1999,21(4):433-438
根据一个55 m测线记录到的瑞雷波,利用多通道记录处理方法得到5~40 Hz内的相、群速度频散,并由速度频散反演得到深度35 m以上土层的剪切波速度结构;同时,计算出基阶瑞雷波振幅谱的空间分布,以线性回归方法得衰减系数频散曲线;最后,反演得到各土层的Q结构.结果表明: 在软沉积层里Q<10;而在风化基岩里Q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02.
Introduction Anisotropy of the crust is a common phenomenon(Crampin,1984).Shear-wave splitting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earthquake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 in crust,to analyze crustal stress field condition,and to describe the static and the dynamic state of the related anisotropic parameters(GAO et al,1999).Shear-wave splitting is quite sensitive to anisotropy.The domestic scholars applied shear-wave splitting to studying the crustal anisotropy(YAO et al,1992;GAO and FENG,1990).The st…  相似文献   
103.
川滇地区区域地震目录完整性最小震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1970~2001年的区域地震目录,给出了川滇地区主要地震活动带(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时、空分布.总体而言,对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3个区域 ,地震目录的完整性最小震级可取如下震级:(1)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及鲜水河-安宁河- 小江断裂带所围限的川滇菱形地块,1970~1981年2.5级,1982年以来2.0级;(2)金沙江 - 红河断裂带以西的滇西-滇西南腾冲-龙陵、澜沧-耿马、思普地区,1970~1981年3.0级 ,1982年以来2.5级;(3)阿坝区、松潘-龙门山带及名边-马山-昭通带,1970~1981 年2.5级,1982年以来2.0级.  相似文献   
104.
利用跨龙门山后山和前山断裂的短水准监测资料、龙门山区域GPS和水准测量资料,结合龙门山及邻近区域的地震构造、以及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汶川地震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震间(震前)地壳形变特征,探讨引起发震断裂近场和远场形变的构造活动与动力学模式,并由此认识汶川地震的孕育与成因机制,以及该地震破裂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05.
The study of seismic attenuation property is a major subject in seismology. Seismic waves recorded by seismic stations (seismographs) contain source effect,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effect, site response of seismic stations and instrumental response. The path effect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site response of seismic stations and instrumental response must be taken out in the study of source property with seismic data. The path effect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seismic attenuation) involves an important influential factor, the anelastic attenuation of medium, which is measured with quality factor Q, apart from geometric attenuation with the distance. As a basic physical parameter of the Earth medium, Q value is essential for quantitative study of earthquakes and source property (e.g. determination of source parameter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earthquake source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seismology.  相似文献   
106.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天体位置、月亮白赤交角、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等天文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从地震的孕育还是从发生来看这些天文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7.
丽江7.0级地震震源环境及其破裂过程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通过对丽江Ms7.0地震发生环境和破裂过程的分析讨论,得到以下认识:丽江地震发生在滇西北裂陷区北部块体内,这是一个由三组深断裂切割包围的三角形断块,断块内发育有裂陷盆地(大具-丽江裂陷盆地);该区除了水平应力作用外,还有很强的来自地幔物质上隆引起的垂直应力作用;主余震分布在地壳一个由相对低速区包围的高速区内。地壳介质结构横向非均匀性-地壳高速块体的存在,可能是丽江地震震源成核的重要成因。丽江7  相似文献   
108.
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先后发生了6.2、6.1级地震。7月21日6.2级地震造成16人死亡、72人重伤、515人轻伤;直接经济总损失59190万元(云南省地震局,大姚6.2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2003年7月29日)。10月16  相似文献   
109.
川滇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中等地震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1],对川滇地区1970年以来6.7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等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强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滇西南地区强震的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而滇西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值。表明对川滇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0.
利用云南地区地震波记录资料,对滇西地区1998年以来5次MS≥5.8强震前的波速比异常进行了动态追踪,结果表明:滇西地区强震前1~3年会形成一个长60~160 km的椭圆形低波速比异常区,强震通常发生于异常区边缘、异常交错部位或低波速异常区外围60 km范围内.低波速比异常区出现的高波速比(≥1.90)点,除2001年施甸5级震群外,对应的强震孕育时间的长短与强震震中距的大小有类似反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