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5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利用昆明市区的人工地震资料的Pg震相,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对昆明地区浅部速度分布及构造进行反演,探讨了速度结构与隐伏断裂的关系以及主要活动断裂向深部的伸展情况. 其中,普渡河——西山断裂在各种深度速度分布图上都在低速异常区的西边界上,是昆明盆地西侧的边界断裂, 表现为以陡倾角向东倾斜, 且向深部延伸深度较大. 而普吉——韩家村断裂和黑龙潭——官渡断裂则控制盆地中部的低速异常区,向深部延伸深度相对较小,未穿过盆地基底界面.   相似文献   
52.
为对云南强震活动趋势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基于Haskell二维地震位错模型,建立了用地震矩M0和体波震级mb估算地震震源构造剪应力强度τ0值的关系,并利用此关系,根据美国地质凋查局提供的1977~2005年间东亚滇缅弧-安达曼地震活动带上强震活动的震源机制解、地震矩M0和体波震级mb,对该区的地震应力图像和板缘动力学机制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缅甸弧-安达曼板缘地震带的强震活动主要反映了板缘地震活动的特点,其平均剪应力τ0值为8.8 MPa;云南及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少量强震活动主要反映了板内地震活动的特征,其平均剪应力τ0值为13.5 MPa,板内地震统计得出的平均剪应力值是板缘地震的1.5倍.喜马拉雅山弧形区域主压应力方向(P轴)优势方向为NE向,但青藏高原东南的云南地区则表现出向ES方向的强烈偏转,这可能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挤压以及缅甸弧的弧后扩张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53.
In order to image the 3-D velocity structure of its shallow crust in Kunming region,China,finite-difference seis-mic tomography is used to invert the seismic data selected carefully from six-shot data. The resul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taine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the hidden faults,and for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depth extents of main active faults surrounding Kunming city. Puduhe-Xishan fault lies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Kunming basin and is just situated on the west edge of 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zone found at all depth levels. This indicates that this fault is a borderline fault of the Kunming basi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fault dips eastwards with a steep angle and its depth extent is large. Puji-Hanjiacun fault and Heilong-tan-Guandu fault play a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zone in middle basin. The depth extents of the two faults are comparatively small,without traversing the interface of basin floor.  相似文献   
54.
利用云南地震目录,分析了1900年以来云南地区所发生的中强地震连发事件,探讨了这些连发地震对未来地震活跃期首发强震的指示意义,并对云南地区第5活跃期的起始时间和地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地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有典型的丛集分布特性,显示出平静—活跃交替出现的现象,地震活动的优势周期约为19年;中强地震能量释放折合震级随时间的分布特征,对云南强震尤其是活跃期首发强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地震平静期中连发地震释放的能量、地震丛数和地震个数对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强震的时间指示意义比较明显,连发地震能量释放主体地区及周边地区对发震地点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5.
川滇菱形块体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700年以来川滇地区6.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分析,发现川滇菱形块体是川滇地区主要的强震活动区域,强震活动关联度较高,主要表现为:(1)川滇菱形块体为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关联的主体;(2)滇东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3)川滇菱形块体将可能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4)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震活动的有序迁移可能是对块体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56.
钱晓东  李琼  秦嘉政 《地震研究》2007,30(4):311-317
利用云南省区域数字化观测资料,估算了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视应力,结果表明:①宁洱震区视应力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呈NE向展布,视应力较高的地震大都分布在地震辐射能较高的地区;②宁洱6.4级主震发生的前4天,平均视应力为0.95MPa,主震发生4天以后,平均视应力为0.27MPa,恢复到云南平均背景应力水平;③视应力随拐角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大致呈负相关:lgσa=-0.36f 0.37,视应力与震源深度之间未发现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7.
给出了2007年滇西南地区中等地震丛集活动的跟踪预测过程,以及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异常和前兆异常的动态演化图像。这组中等地震中期阶段的异常特征主要是:云南地区长达3年多和滇西南地区长达12年的6级地震平静,小震调制比、高水位和部分前兆的趋势异常显示滇西南从2006年以来处于应力水平相对较高状态;中短期阶段在滇西南出现3级地震活动增强,并形成空区,小的单元体破裂后把能量集中到更大单元体,发生更大地震;短临阶段小震活动不断向震中迁移,空区被打破。中等地震丛集活动过程中,每次新的M≥5地震发生前,滇西南均出现3级震群活动,前兆均有新的异常过程出现。  相似文献   
58.
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应力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S波观测记录位移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校正的基础上,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估算了小江断裂带及邻区335次ML2.0~5.3地震的应力降,分析了应力降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σ≥10.0Mpa的高应力降地震主要分布在小江断裂带的东川、巧家及其以北地区和元谋、武定一带.小江断裂带北段、中段、南段△σ≥10.0Mpa的地震所占比例分别为10.2%、10.9%和1.6%,据此结合地震活动性分析了该断裂带不同段的强震危险性.结合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方法得到的震源位置精确定位结果,分析了应力降和震源深度变化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断层深部延伸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云南地区第四强震跃期内波速比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强震孕育过程与波速变化、震源深度变化、中小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波速比异常、震源深度变化异常与3、4级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最早出现于云南7级地震前4年左右,大多数异常集中出现于震前2年左右,表现为波速比、震源深度异常增多,震前1年左右异常则逐步减少;伴随着云南第四强震活跃期的开始—结束的过程,云南地区的波速比也经历了下降—恢复的准同步过程。  相似文献   
60.
地震力标度σ值及其在地震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震波能量,利用数字地震波形资料,提出地震力标度σ值定量预测指标,详细介绍了σ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强震前σ值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地震力标度σ值与震级ML存在lgσ=0.98ML+6.93标度关系,σ值是一个表征地震时震源处断层平均驱动力的物理量,其大小介于地震频度和能量之间;②云南地区σ值会出现类似于正弦波的高低起伏周期变化,发生于波峰附近的强震绝大多数以连发的形式发生,而波谷附近则以单个地震发生为主,以σ值曲线从谷底上升1.5个月为起报时间点,则3个月及其以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为78%;③σ值空间分布表明,主震前2~4个月σ值在较大范围内会出现高值异常,随着主震的临近,σ高值会向未来主震震中及附近迁移、集中和收缩,主震发生前很短时间(1个月内),σ值会迅速变小,临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平静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