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8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多因素动态生成系数法是目前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中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预测方法。该办法首先确定外贸年增长率预测外贸量,然后通过生成系数得到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值。然而,在进行中长期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时,未来外贸年增长率的确定经常缺乏依据,导致长期预测结果精度较差。论文通过利用逻辑斯蒂增长模型进行中长期经济增长预测,再利用经济增长与外贸量的回归分析进行外贸量预测来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完成了天津港2005~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的任务。从原理和结果上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是更为适宜和先进的方法,可以用来改进多因素动态生成系数法,提高中长期集装箱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2.
产现代智人化石的“柳江人洞”遗址现存8m多厚堆积层可分为4个单元,即上部钙板-粘土层;中上部切入下伏地层的楔状角砾堆积体;中部钙质胶结的含化石和角砾粉砂质粘土层;下部河流相砂层。覆盖楔状角砾堆积和含角砾粉砂质粘土层的第2钙板层年代大约为70kaB.P.。中部地层的上部有两个被楔状角砾堆积切断的钙板残层,年代分别约为150kaB.P.和220kaB.P.,表明在大约150kaB.P.之后该地点曾发生冲刷-再沉积事件。据前人报告,“柳江人”化石出土于楔状角砾堆积,其年代大约为150~70kaB.P.。另外,不能排除人类化石埋藏于中部地层的可能性,如是,其年代应早于150kaB.P.。无论上述两种可能性何者成立,“柳江人”化石的年代都不会晚于约70kaB.P.。这大大早于以前的估计,并使“柳江人“成为迄今已知东亚南部最早的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的化石智人。与“柳江人”化石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原先归属晚更新世,现应调整为晚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2021年甘肃阿克塞5.5级地震前震中周边的地壳变形运动特征,根据CMONOC提供的GPS观测资料,通过GPS速度场、面应变率场和站间基线时间序列分析,探讨了震前的地壳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中处于发震断层西南侧远场速度大、近场速度小且断裂两侧速度场方向明显不同的位置,同时位于与发震构造类型一致的面应变率场的压缩高值区,即挤压应变累积区。跨发震断裂的基线长度在震前3年多时间出现的转折变化,表明震前发震断裂两侧左旋走滑速率明显减缓;而断裂两侧的挤压速率有所加快则反映出本次地震前震中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变能积累。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该地震的孕震过程,并可为相似构造类型区域的强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以早稻种植面积调查为例,探讨并实践了快速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相对变化率的方法。选取湖北省东部黄梅县的一个区域,以分辨率为10 m的SPOT5影像为遥感解译数据源,结合GPS实测地面样方建立解译标志数据集,进行人机交互式分类,分别得出2010年和2011年解译区的早稻种植面积,再对比分析得出这2年湖北省早稻种植面积的相对变化率。结合解译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黄梅县早稻播种面积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满足强柱弱梁等抗震设计理念,但由于设计和施工各种综合原因所致,在历次地震中,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理想破环机制始终没有出现,竖向承重构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不满足现有规范的相关规定,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竖向承重构件不先于水平构件破坏,对于一些重要位置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修复加固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加大截面加固法、外贴碳纤维加固法、喷射混凝土技术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外包粘钢加固法等加固处理方式为例,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修复加固方法及其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修复加固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制样拌和方法对木质素纤维改良黄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小室内试验中得到的木质素纤维改良黄土试样试验数据的离散程度,对采用稀释拌和法与直接拌和法制备的改良黄土试样分别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比两种拌和方法所制备试样的干密度变化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离散性,分析了拌和方法对试样强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拌和法所制备的改良黄土试样养护前后干密度变化更相近,同一掺量试样的干密度变化率离散程度均小于直接拌和法所制备试样;稀释拌和法与直接拌和法所制备试样均能反应改良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受掺量影响的基本趋势,但稀释拌和法所制备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更加稳定,能更好的反映出木质素纤维掺量变化对改良黄土试样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素荧光这一光合作用的敏感指针,以河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栽种的冬小麦"西农979"灌浆期的旗叶为材料,采用Mini-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光合作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以及光响应曲线,求出光饱和点I0和半饱和光强Ik,研究其光合器官的光合作用特征。结果表明:1)在灌浆期冬小麦的光饱和点为2236.5μmol/(m2·s),半饱和光强Ik为647.7μmol/(m2·s),表明灌浆期的冬小麦旗叶对强光的耐受力较强。2)在日变化的测量中出现高温胁迫现象,Fv/Fm、q P、q L和Y(NO)指示光合作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波动较大;Y(II)在10:00达到全天最大值,随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r ETR、q N、NPQ、Y(NPQ)均与Y(II)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相互验证,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是评价冬小麦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3)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q N、NPQ、Y(NPQ)和Y(NO)随温度升高存在转折点,且均为36℃,该温度下冬小麦旗叶光合器官开始失活或被破坏,在温度达到41℃以上时这种破坏趋于稳定,且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58.
黄淮海平原极限干旱历时概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气象》1995,21(6):9-12
引用Sen的相依水分序列、独立水分序列极限干旱历时确切概率密度函数及其特征,分析了黄淮海平原5个代表点30年逐旬降水序列和逐年时段降水序列极限干旱历时的概率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9.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布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布问题是研究干旱气候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地域辽阔,季风影响显著,地形又极其复杂,要想用一个指标准确地作出适合全国情况的干湿气候区划,的确不大容易,这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划分干湿气候的标准,在这方面,国内外曾进行了不少工作,因研究方法和任务性质的不同,各家所制订的  相似文献   
60.
王全九  王谦 《地下水》1993,15(3):132-133,136
本文利用四子王旗地下水实地勘探资料,对该地区地下水可用量及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为充分而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提供指导。为农牧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充分水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