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科学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1960-2011年辽宁省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1年辽宁省61个国家气象站地面20-20时降水及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辽宁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为6.5 d,年平均影响范围为17.5站次,两个大暴雨多发区分别位于辽宁东南部和南至西南沿海地区。辽宁东南部大暴雨多发区由于受台风、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和蒙古气旋等多种系统及地形影响,易出现区域性和局地性大暴雨,大暴雨发生次数较多,降水量变化较大;降水量和降雨强度极值均较大,大暴雨中心出现在凤城,降雨强度最大达212 mm/h-1。南至西南沿海大暴雨多发区易受台风和华北气旋及地形影响,以区域性大暴雨为主,降水量和降雨强度极值也较大,但最大降水量和降雨强度极值均与大暴雨日数的中心不一致。区域性大暴雨的降水量极值对大暴雨降水量极值的贡献最大。大暴雨平均降雨强度的逐时变化呈单峰型分布,08时降雨强度达最强,20时降雨强度最弱。辽宁省大暴雨日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大暴雨日略多于7 月。最早和最晚区域性大暴雨均是受江淮气旋影响,并出现在辽宁省南部地区。大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主要年代际变化周期为10 a。区域性和局地性大暴雨主要周期分别为36 a和10 a。预计未来6 a辽宁省仍处于大暴雨较多的阶段,并可能多以局地性大暴雨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42.
新疆区域面雨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自然正交分解 (EOF) 和数字高程模型 (DEM) 相结合, 利用新疆区域144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1961—2005年降水量资料, 计算得到新疆区域面雨量年、季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区域年平均面雨量约为2724.6×108t, 年平均降水量为165.5 mm。从空间分布来看, 天山山区面雨量最大, 约占全疆面雨量的40.4%, 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409.1 mm; 北疆地区次之占34.3%, 年降水量为277.3 mm; 南疆地区最少约为25.3%, 年平均降水量仅有66.2 mm。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面雨量最大, 约占全年面雨量的54.4%;春季次之为23.6%;秋季为16.5 %; 冬季最少, 约为5.5%。新疆区域面雨量年际变化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1987年存在突变, 在此之后降水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3.
天山山区大气水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然正交分解(EOF)和水平空间分辨率30"的地理信息数字高程(DEM)相结合,利用1961~2010年天山山区及其周边79个气象站月降水量应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计算面雨量,应用2000~2010年NCEP/NCAR逐日4次再分析1°(纬度)×1°(经度)资料计算水汽输送,研究了天山山区面雨量时空分布、水汽输送和外部水汽的降水转化率特征,以及降水转化率异常的初步成因。结果表明:1)天山西部和中部降水量平均在450 mm以上,东天山和天山西南端为150 mm左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面雨量分别为291.4×108 m3、625.9×108m3、218.1×108 m3和73.6×108m3,降水量分别为108.2 mm、232.4 mm、81.0 mm和27.4 mm,年降水量为449.0 mm。2)月水汽输送量呈正态单峰型分布,7月最大、1月最小,夏季水汽输送量为全年的41.3%,冬季为11.9%,春季、秋季分别为24.5%和22.3%。3)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年外部水汽的降水转化率分别为10.3%、12.6%、8.5%、5.4%和9.2%,降水转化率的大小与伊朗副热带高压、贝加尔湖高压脊和西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和强度配置有关。  相似文献   
44.
利用1961~1993年新疆的辐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火山爆发指数VEI≥4级的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分析表明:火山爆发可以作为短期气候预报的背景条件;强火山爆发后的1~2年中,新疆的太阳直接辐射有明显减少;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新疆北疆秋季气温下降最明显;1992~1993年新疆夏、秋季的低温是1991年6月菲律宾VEI6级的Pinatubo火山强烈喷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MODIS资料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崔彩霞  杨青  杨莲梅 《中国沙漠》2003,23(5):596-599
用热红外通道的遥感数据计算陆地表面温度是MODIS资料的重要应用之一。陆地表面温度(LST)是表征地球表面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的很好指标,也是研究区域或全球陆地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特别是对于面积广大、人烟罕至的沙漠地区,用遥感资料反演其地表温度更显得非常必要。作者主要介绍MODIS资料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6.
近10来新疆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分析了近10年新疆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变化,并与前20年进行了比较,对气候空迹作了检测试验,分析了气候极值出现的频次,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杨青  何清 《应用气象学报》2003,14(3):309-321
根据塔里木流域13个气象站(1961~2000年)和8个水文站(1957~1998年)的观测资料,对塔里木河各流域段的气候变化以及沙尘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对耗水影响指数,试图量化人类活动的强度,研究了塔里木河流域各段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源流径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正确制定塔里木河流域发展战略,保护和治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5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源流的水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最终净入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却明显下降。(2)相对耗水影响指数表明人类活动影响对中游的影响要远大于上游的影响,70~80年代中期是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时期。(3)90年代与多年平均相比,塔里木河流域气温增高,降水量明显增加;从塔里木河源流区到下游区,气温增高幅度逐步加大。(4)9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各区,沙尘暴、浮尘和大风日数均呈明显大幅下降趋势。(5)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的年降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沙尘暴日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8.
日本在沙尘暴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日本在沙尘暴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综述了他们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日本专家学者认为,发生于中国西北沙漠、黄土高原的沙尘通过高空西风气流远距离输送是造成日本黄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杨青  廉毅  卢秉红 《地理科学》2007,27(Z1):78-83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的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极涡面积指数和海温资料,研究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结果表明,4个季节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均与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显著性水平α≥0.05);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呈相关显著的西北-东南向的"-、 "波列,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模态(PDO)分布;夏季和秋季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对滞后的冬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变化影响显著;而春季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变化对滞后的夏季和秋季西风漂流区海温变化影响显著;定义了风暴轴指数和西风漂流指数.春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北太平洋风暴轴和西风漂流区海温都在1969年发生突变,太平洋极涡面积明显增大,春季风暴轴亦相应偏南,西风漂流 ,区春季海温降低.  相似文献   
50.
1选取数据介绍为了保证文章所用数据的可比性,选用同一系统下同一时段的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移动“12121”业务于2005年1月转接至区局,与网通、铁通、联通三家所用“12121”查询系统不同,信箱的功能设置上也有差异,因此只对网通、铁通、联通三家的数据做分析,对一些信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