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科学   1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31.
渗透率场敏感系数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渗流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利用格林互易定理从理论上导出了渗透率场敏感系数 的计算公式,并借助于数值积分和差分方法给出了渗透率场敏感系数的离散形式. 由Peacem an方程建立了井压渗透率场敏感系数与网格压力渗透率场敏感系数的关系. 对理论模型利用 三维不均匀非稳定渗流场的压强数值解计算了井压对渗透率场的敏感系数,并用敏感系数的 直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与直接计算方法相吻合.  相似文献   
32.
沉积模型和储层随机建模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沉积模型是地层分析的重要工具,可以分为比例尺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型,其中数学模型又可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在实际地层分析及模拟工作中,特别是在小尺度问题的研究中,采用随机模型(或称统计学模型)往往更为有利。储层随机建模技术,作为这方面研究的典范,近年来成为储层预测和风险评价的一项较为有效的手段。然而,由于研究目标的复杂性,不同沉积模型之间的嵌套制约关系亦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3.
基于Markov链模型的储层岩相随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研究中,基于Markov链模型的方法是一类较受欢迎的技术,同时也是一类不成熟的技术,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侧向的转移概率矩阵很难求取,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深入理解Walther相律的基础上,借鉴模拟退火算法的相应思路,提出了一种岩相模拟的新方法,该方法依据不同岩相的百分比进行随机模拟得到一幅初始图象,而后以按岩相组织剖面得到的垂向和侧向的岩相转移概率矩阵的相似性作为判别标准对图象进行扰动,直至得到满意的图象,二维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了这种岩相随机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将二维差分方程交替方向隐式迭代解法改进成为三维差分方程交替方向隐式超松弛迭代解法,从而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并用这一方法实现了三维非均匀介质不稳定态渗流方程的数值解.用二维各向同性均匀介质的理论解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这一解法与理论解吻合得很好.文中还给了三层不均匀层状介质及三维非均匀油藏的压强分布实例.  相似文献   
35.
神经网络反演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的物理约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一种新型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在二维轴对称地层模型中的模拟响应为训练集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了针对该双侧向测井仪的反演网络模型。在训练中,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一般采用交叉验证法,但这种验证法经验性的成分偏重,不能完全解决网络结构的范化问题。为此,本文在模型的训练中,在交叉验证的基础上,根据双侧向测井的原理和仪器响应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约束方法;反演地层电阻率的误差应随着侵入半径的增加而加大,违反此规律的模型不予采纳。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此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的范化能力。  相似文献   
36.
高斯束方法是在动力学射线追踪和旁轴近似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斯束是波动方程在特定射线附近的高频渐近解.本文介绍了高斯束方法及其与射线方法相比的优越性,以及高斯束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以及偏移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实现高斯束偏移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7.
几种时频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37,自引:19,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信号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是一种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基于平稳信号理论的常规傅立叶变化方法不能刻画任一时刻的频率成分.时频分析能同时保留时间与频率信息,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时频分析方法.本文介绍了Hilbert变换、Hilbert-Huang变换、正弦曲线拟合、雷克子波匹配、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S变换以及Cohen类这八种方法,并从时间分辨率、频率分辨率,以及对多频率成份信号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其中的一些方法结合了理论记录进行了试算,进一步阐述了这些方法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8.
非均匀电磁波在导电媒质界面反射的横向偏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电磁场边值关系给出了非均匀电磁波在导电媒质界面反射时反射系数所产生的附加相角. 利用这一附加相角导出了非均匀电磁波在导电介质界面的横向偏移,并进行了横向偏移的相关计算,绘出了横向偏移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 结果表明:在导电媒质界面反射电磁波的横向偏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接近90°时,电磁波在界面要传播较长时间后才返回第一种媒质. 在同一入射角电场偏振化方向在入射面的电磁波要比电场偏振化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电磁波的横向偏移大,随着电磁波频率的增加横向偏移变小.  相似文献   
39.
塔里木盆地卡4区块AVO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江汉探区卡塔克4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有效面积为2 330 km2.在古城墟鼻状隆起构造背景上.该区块奥陶系鹰山组有气层显示(经古隆1井证实),为了弄清奥陶系内幕鹰山组储层分布,寻找有利区块,围绕卡4区块古城墟鼻隆的下步勘探部署开展了AVO处理.卡4区块奥陶系地层埋藏深(达6 000多米),目的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唯一达到目的层的古隆1井属低产气井(日产气10 067 m3),低孔低渗的储层给叠前反演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从AVO技术入手,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探讨,展开了储层预测技术攻关研究,为该区储层预测和含油气判别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0.
P-T-t轨迹是研究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主要的方法之一,是提出合理地球动力学模型的主要依据.准确理解影响P-T-t轨迹的因素对于理解超高压变质岩的俯冲-折返至关重要.运用增生楔、角落流、浮力抬升模型解释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的基础上,定量的探讨了不同俯冲速度、不同俯冲角度、不同俯冲阶段、剪切应变生热等因素对P-T-t轨迹的影响.板块持续的高速俯冲,不仅可以使得俯冲带形成低温环境,而且在陆壳岩石俯冲到地幔经受超高压变质作用后返回地表浅部的过程中,超高压变质岩在地幔滞留的时间短,为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较低的俯冲速度不利于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