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科学   4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31.
基于杭州市丰富的场地钻孔剪切波速资料,采用3种常见的剪切波速与埋深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杭州地区5类常规土在场地分类和场地未分类情况下的最优拟合公式和预测范围,并对推荐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对常规粉质粘土和粉砂进行地区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公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地区、岩土类型和预测深度均对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模型的可靠性产生显著影响,故应用时应优先选用本地区统计模型,如若未有,则需根据已有资料,对选用模型进行岩土类型和适应预测深度范围验证,以保证所选模型的可靠性;受地区、岩土类型和预测深度的影响,考虑场地分类并不一定提高统计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32.
国际GNSS服务组织全球电离层TEC格网精度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s,IGS)发布的全球电离层TEC格网(Global lonospheric Map,GIM)是利用GNSS进行电离层研究的主要数据源之一.IGS电离层工作组于2016年2月正式授予中国科学院为全球第五个电离层数据分析中心,由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光电研究院联合实施.本文系统地总结和展示了IGS电离层工作组对各分析中心GIM评估的结果;此次评估以基准站实测电离层TEC、测高卫星电离层TEC为参考,给出了各分析中心1998-2015年GIM的总体性能.结果显示:随着IGS基准站日益增多,各分析中心GIM内符合精度由4.5~7.0TECu提升至2.5-3.5TECu;不同分析中心GIM一致性从3.0~4.5TECu提升至2.0~3.5TECu;相对于测高卫星电离层数据,CODE、CAS、JPL和UPC分析中心的GIM精度相对较高(约4.0~4.5TECu),但是在不同测高卫星评估结果之间存在不同的系统性偏差.  相似文献   
433.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上的陆丰22洼为岩浆底辟改造型洼陷。为了明确这种洼陷的结构变形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本文通过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残余地层厚度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还原了洼陷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陆丰22洼西斜坡和东次洼在古近纪受到3期强烈的岩浆底辟作用,其中以文昌组四段活动最活跃。岩浆底辟对洼陷结构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岩浆底辟破坏了洼陷原始构造样式,引起边界断裂弯曲变形甚至错断,在平面上分带展布;二是岩浆隆升导致地层强烈翘倾,缓坡地层大幅抬升遭受强烈剥蚀;三是岩浆底辟产生次级凸起,影响了沉积中心的位置、规模和演化,致使陆丰22洼表现出复杂的结构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岩浆底辟强烈的西斜坡和东次洼经历了断陷和坳断演化阶段,岩浆底辟较弱的西次洼、洼中隆和东斜坡则经历了完整的断陷、坳断和坳陷3个演化阶段,各构造单元具有平面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434.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核心问题。文章构建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博弈模型,理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探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的均衡分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参与增值收益分配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集体经济组织基于集体土地所有权获得大部分增值收益,农民基于其集体成员身份获得小部分收益。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地方政府获取大部分土地收益,而损害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权益的现象。因此,要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的均衡分配,关键是要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平等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435.
张杰  张旸  赵振勇  李敏 《干旱区地理》2019,42(3):590-598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系斑翅蝗科Oedipodidae飞蝗属Locusta Linnaeus洲际性农业重大害虫,在我国主要包括东亚飞蝗L.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亚洲飞蝗[WTBX]L.migratoria[WTBZ] (Linnaeus)和西藏飞蝗L.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掌控飞蝗灾害的地理空间分布并预测起潜在的适宜分布区,对于我国飞蝗灾害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三种中国飞蝗灾害记录地理信息和生物环境环境因子参数,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 和地理信息技术(GIS) ,在3 km×3 km尺度上对三种飞蝗灾害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梯度、灾害风险概率和风险等级进行了模拟预测与分析,并对影响分布的关键生物气候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蝗灾害风险区的地理分布模拟结果与历史记录完全符合,ROC检验表明MaxEnt 模型预测可靠性极高。三种飞蝗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在中国的灾害风险区总面积依次分别为315.87×104 km2、395.80×104 km2和125.00×104 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3.43%、41.96% 和13.25%。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的灾害风险区存在75.8×104 km2的空间重叠,主要分布于我国农牧交错区及以南区域。三种飞蝗灾害风险区的地理梯度与分布格局与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高度吻合,其地理分布格局表现出显著的经度和纬度空间梯度异质性。刀切法检测(Jackknife test)表明,三种飞蝗灾害的主导生物—气候影响因子的不同导致了其地理分布格局的显著差异,表明蝗灾爆发概率同时受到各自不同飞蝗物种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与地理空间隔离作用的共同制约。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飞蝗灾害的跨界联合全程防控、区域联网监测联控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6.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电力能源建设测绘工程的基本情况,在各个规划电力能源建设区域,根据项目需求,采用测绘技术结合人工现场调查,在充分利用区域内规划、市政市容、城市管理等管理部门及测绘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提取、数据整合、外业调查、数据建库、统计分析等新技术手段,为北京市电力能源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全过程测绘成果。  相似文献   
437.
太阳辐射指数F10.7是衡量太阳活动强度的重要参数,在构建高层大气模型、电离层建模、空间通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应用场景对F10.7预报长期性、简便性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基于太阳活动“相似周”的F10.7指数长期预报方法.利用历史周期的相似性构造F10.7变化趋势预测线,并对其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预报目标周期F10.7长期变化趋势的公式.本文对相似周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系统性说明,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过程将经验公式法可量化、易表达的优势融入到“相似周”法中,建立的预报公式仅有时间参量,可简便而且准确地预报F10.7.通过对第24周进行预报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该方法预报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2.69%,与现有经验公式62.08%的平均相对误差相比,精度显著提升;(2)在太阳周期内的大部分年份,该方法可较好地满足F10.7长期趋势预报的需求,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平均相对误差为16.82%,较现有经验公式精度提升一倍.进一步地,给出第25...  相似文献   
438.
北斗系统已向全球用户提供3个频段5个民用信号(B1I、B1C、B2a、B2b、B3I)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结合北斗系统导航信号特点及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规划,采用长期积累的实测数据和动态车载实验数据对北斗下行导航信号进行了测试和评估,提出了多频选择模式下的双频、三频一阶消电离层和三频二阶消电离层的最优多路径组合方法,讨论并给出了用户单频、双频、三频定位模式及使用建议:单频用户优先使用B1C、B2a,双频用户优先使用B1C/B2a组合,三频用户优先使用B1C/B2a/B3I,为用户正确使用北斗下行导航信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39.
针对现有滤波方法在低矮植被密集覆盖区域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该文根据不同尺度下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数据所表达的地形地物特征不同,提出基于多尺度高程变异系数的影像匹配点云滤波方法。首先,通过不同尺度的虚拟规则网格构建不同分辨率的DSM,将任意两个不同分辨率的DSM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对应两个尺度下的地表特征差异(高程变异程度);然后,对差值DSM计算高程变异系数,根据地物边界区域高程变异系数远大于地形区域的特征进行阈值分割;最后,分析计算高程变异系数的最佳邻域,讨论最佳分割阈值的设定。与传统CSF、TIN和渐进式形态学滤波方法对低矮植被密集覆盖区域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在低矮植被密集覆盖区域能准确剔除植被点并保留地面点,其中Ⅰ类、Ⅱ类误差分别为9.20%、5.83%,平均总误差为7.68%,均优于CSF、TIN和渐进式形态学滤波方法,可为后期快速建立高精度DTM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0.
内蒙古月牙山幅(K47E015010)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和《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技术标准,按照最新造山带填图思路,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结合蛇绿构造混杂岩带1∶10 000大比例尺填图综合填绘而成。在充分利用1∶200 000区域地质、1∶50 000矿产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Spot、ETM、Aster等多种遥感影像对构造及岩性边界不断验证,最终以构造格架为纲而成图,是北山地区以造山带理论指导填图的首批探索性成果图件之一。图件详细填绘了白云山蛇绿岩的物质组成和构造组合特点,对中–新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沉积建造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把图幅内侵入岩划分为中志留世、早泥盆世、晚泥盆世与早二叠世4个序列,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构造演化序列。本数据库是月牙山幅配套的数据文件,包含3个非正式填图单位、8个正式地层单位、4期岩浆事件和4期构造变形,数据量为26.7 MB。采集薄片分析样品358件,岩石全分析样品84件,锆石U–Pb年龄样品14件,矿化点2处。这些数据反映了1∶50 000造山带地质调查示范性成果,对后续造山带填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同时细化了俯冲过程的构造、岩浆演化规律,对北山造山带早古生代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