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地球科学   153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IPCC于2012年发布了《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简称SREX,图1)。该报告通过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二工作组的通力合作,第一次将气候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相结合,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灾害的情况及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措施的进展,为各国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有效降低灾害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92.
自动激光雨滴谱仪在雷达降水估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与地面雨量计对2008年9月9号山西的一次混合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根据汾阳、介休两站的雨滴谱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反射率因子Z与雨强I的关系Zott=159Iott1.5,利用最优化关系法计算出地面雨量计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关系Zrad=200Irain1.2,WSR_88D中默认的关系ZDef=300I1.4,然后分别利用3种Z-I关系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估测,计算过程累计雨量,并将估测降水结果与地面雨量计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雨滴谱关系的估测降水效果最好,利用雨量计关系的估测降水结果次之,默认关系计算结果最差;第一者相对第二者提高4%左右,相对第三者则提高近18%左右.  相似文献   
993.
西北地区近40年年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82,自引:36,他引:46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演变规律及各异常区的周期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区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第一持征向量反映了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但也存在东西和南北的差异。(2)西北区年降水空问异常可分为6个气候区(异常型),即高原东北区、北疆区、青海东部区、西北东部区、南疆区、河西走廊区。(3)近40年中除高原东北区及西北东部区降水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各区呈上升趋势。(4)各异常区降水存在l0年以上较长周期和3~4年短周期振荡,但其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94.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涛  王晓霞  郭磊  张磊  童英  李舢  黄河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17,33(5):1459-1478
花岗岩(广义)是地球有别于其它星球及地球上大陆地壳有别于大洋地壳的物质标志,是大陆上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岗岩大地构造的内涵、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花岗岩大地构造将花岗岩视为一种构造标志体、地质体,是从花岗岩角度,探索解决大地构造问题,其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物理特性(构造)、物质组成(岩石地化)和年代学三大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巨量花岗岩浆侵位的物理特性变化及其构造意义,包括岩浆上升迁移、汇聚定位及岩体(带)形成/构建过程;(2)花岗岩体变形改造及其构造意义;(3)花岗岩物源与大陆生长及深部结构,以新老物质组成,划分造山带类型;(4)巨型花岗岩带发育过程与大陆聚散,探索超大陆和中小板块聚散的岩浆响应。花岗岩大地构造丰富了大地构造研究内容,也有助深化花岗岩体(带)形成、发育过程和构造背景的认识。它的提出是当今地球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995.
大同盆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盆地中部地下水碘含量异常,对当地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盆地高碘地下水分布区沉积物组成及稀土元素(REE) 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系统呈弱碱性(pH值为7.18~9.64) 的偏还原环境,沉积物多为Ce正常或轻微负异常及Eu负异常;沉积物中碘含量为0~1.78×10-6;ΣREE含量较高,ΣLREE/ΣHREE比值为2.79~4.14,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 而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ΣREE与碘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虽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可导致二者的释放,但由于沉积物有机质产生的低结晶矿物对碘的强吸附性,使沉积物中碘含量较高;弱碱性环境中REE的再吸附过程会导致沉积物中富集LREE;沉积物中碘含量与氧化还原敏感组分TOC、U、V及[Eu]N的关系也表明,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条件及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碘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土壤初始含水率分布是影响湿润锋下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降雨入渗模型仅假定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并没有考虑非均匀分布的情况.以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为基础,假定初始含水率随垂直于坡面方向深度呈线性分布,推导了一种新的滑坡降雨入渗函数,弥补了原模型只能用于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情况下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分布对湿润锋下移有较大影响,在初始含水率呈线性分布的情况下,坡体表面含水率越大,含水率随垂直于坡面方向深度的变化率k值越接近零,湿润锋下渗速度越快,当k=0时,新模型退化为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证明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是新模型的一个特例.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对比表明,提出的降雨入渗新模型计算的湿润锋下渗深度与数值解结果相接近,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7.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虎牙断裂和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交汇区域,地震构造背景较为复杂。地震导致了房屋和道路破坏、滑坡崩塌。根据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阶地坎变形的测量和测年数据得到:塔藏断裂东段晚第四纪以来以左旋走滑为主,兼逆分量,水平滑动速率为2.7~4.1 mm/yr,垂直滑动速率为0.56~0.6 mm/yr。结合此次地震的主余震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等综合结果,初步建立了三维发震构造模型,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属于走滑型地震,主破裂倾角57°~77°,发震断层可能是塔藏断裂的一条分支,是青藏高原块体向东推挤的一次地震事件。基于历史地震、活动断裂和形变观测方面的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具备显著的强震构造背景,对于该块体边界带周缘的强震活动和变形需要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998.
By combing satellite-derived ice motion and concentration with ice thickness fields from a popular model PIOMAS we obtain the estimates of ice volume flux passing the Fram Strait over the 1979–2012 period. Since current satellite and field observations for sea ice thickness are limited in time and space, the use of PIOMAS is expected to fill the gap by providing temporally continued ice thickness fields. Calculated monthly volume flux exhibits a prominent annual cycle with the peak record in March(roughly 145 km3/month) and the trough in August(10 km~3/month). Annual ice volume flux(1 132 km~3) is primarily attributable to winter(October through May) outflow(approximately 92%). Uncertainty in annual ice volume export is estimated to be 55 km~3(or 5.7%). Our results also verified the extremely large volume flux appearing between late 1980 s and mid-1990 s. Nevertheless, no clear trend was found in our volume flux results. Ice motion is the primary factor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of volume flux. Ice thickness presented a general decline trend may partly enhance or weaken the volume flux trend. Ice concentration exerted the least influences on modulating trends and variability in volume flux. Moreover, the linkage between winter ice volume flux and three established Arctic atmospheric schemes were examined. Compared to NAO, the DA and EOF3 mechanism explains a larger part of variations of ice volume flux across the strait.  相似文献   
999.
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2014年春、秋季南黄海16个站位的生物样品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共鉴定出99种浮游动物,其中春季68种,秋季78种。除浮游幼虫外,种类较多的类群是桡足类(34种,占总种类数的34.3%)、水螅水母(13种,13.1%)和端足类(5种,5.0%)。春季优势种为夜光虫(Y=0.259 7)、桡足幼体(Y=0.135 3)、拟长腹剑水蚤(Y=0.060 8)和伪长腹剑水蚤(Y=0.022 4),秋季时桡足幼体(Y=0.335 9)、伪长腹剑水蚤(Y=0.115 7)、强额拟哲水蚤(Y=0.053 3)、桡足类无节幼虫(Y=0.051 4)和拟长腹剑水蚤(Y=0.041 0)是优势种。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 555.1 mg/m~3,秋季为425.8 mg/m~3。春季平均丰度为9 551.4个/m~3,秋季为2 103.7个/m~3。秋季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结果皆比春季的高。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温度和水深相关性更高;丰度和温度相关性最高,其次和水深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珠三角城市环境对对流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具有2 km分辨率的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及其耦合的单层城市冠层模式,以及Thompson云微物理方案,针对广州市附近发生的一次对流风暴过程,模拟研究了城市环境包括城市地表性质变化、城市空气污染可能引起的云粒子浓度增大现象对对流降水发展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城市地表引起的热岛和干岛效应,可造成城市边界层高度升高,有利于城区附近辐合流场形成和不稳定能量增大.模拟结果显示,城市地表作用可在广州市南北各形成一个对流有效位能CAPE增大的辐合区,模拟对流降水回波起始发展于这些具有高不稳定能量的辐合区,并与观测雷达回波特征相一致,反映出城市地表对对流的起始发展及其发生位置有更直接作用.对流发展起来后,敏感试验反映出高云粒子浓度 (污染) 情形中有更多降水形成,降水增多可达20%以上.诊断分析发现降水增多与对流云中有更多雨水及过冷却云水形成有关系.增多的云水雨水通过相应的由于潜热释放增加引起的强上升运动被传送到较高层次,引起云中冻结过程及液态水和冰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更多冰相物质形成、降落地面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