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地球科学   8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的Sm-Nd定年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武当地块是卷入南秦岭构造带的前震旦纪基底岩块,该基底岩块中广泛发育变形变质的基性岩墙群,获得岩墙群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t=782±164(2σ)Ma,INd=0.51171±16(2σ),εNd(t)=+1.5±1.0。据此并综合区域地质实际,对南秦岭元古代古陆块的存在及其裂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93.
电离层对人类活动影响重大,涉及天气、通讯、军事应用和卫星运行等许多方面.电离层中各种粒子的发光辐射特性,特别是远紫外辐射特性,是电离层、热层和极光带等高层大气的物理化学信息重要来源.对电离层进行探测,主要是通过最先进的光谱成像技术对远紫外波段进行研究,提供充足的电离层分布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建立精确的电离层模型.本文主要阐述了电离层远紫外波段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指出了影响这种技术的关键因素,即光学系统和探测器,分析了我国相关技术的薄弱环节.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研制水平和技术,提出了发展星载电离层探测成像光谱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
2005年7月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的上升流与冲淡水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5年7月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CTD观测数据,绘制出相关温盐分布图,分析了调查期间该海域的温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东山海域、南澳海域以及台湾浅滩东南侧海域存在明显的上升流现象;在近岸上层,一股较强的冲淡水从西南部进入该海域并影响至台湾浅滩.  相似文献   
95.
2006年8月下旬福建沿海表层温、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沿海2006年8月20~24日表层温、盐度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受九龙江、晋江以及闽江冲淡水的影响,福建沿海存在较强的河口锋.(2)在东山、平潭附近海域存在上升流迹象.(3)在沿岸区,潮汐对海水表层温、盐分布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6.
2006年9月南海北部表层温盐场的走航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6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的走航观测,得到了该海区多个断面的表层温度、盐度分布曲线.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显示观测期间处于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的转换阶段,走航观测所得的温、盐资料显示出在这一季风转换的特殊阶段该海区表层的水文特征.珠江口冲淡水的扩散范围在季风转向前后有显著的变化,低盐的冲淡水在西南季风阶段向珠江口外海区的东南方延伸较远,而在东北季风阶段则受珠江径流量、南海北部表层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收缩至珠江口附近.闽南近岸和台湾浅滩南部表层具有低温高盐特征,但CTD资料表明台湾浅滩区域存在上升流,结合风场资料,可证实观测期间此处的上升流由海流-地形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97.
黑潮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呈现明显的瞬态特征。以往的研究通常将黑潮在吕宋海峡附近的流态分为几种不同类型。本文基于表层地转流计算得到的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场(FTLE),展示了拉格朗日视角下的吕宋海峡上层水交换特征。从FTLE场提取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LCSs)很好地识别了吕宋海峡附近的典型流态和旋涡活动。此外,这些LCSs还揭示了吕宋海峡周围复杂的输运路径和流体域,这些特征得到了卫星跟踪浮标轨迹的验证,且从流速场中是无法直接识别的。FTLE场显示,吕宋海峡附近表层水体的输运形态主要可分为四类。其中,黑潮直接向北流动的“跨越”形态和顺时针旋转的“流套”形态的发生频次明显高于直接进入南海的黑潮分支“渗入”形态和南海水流出至太平洋的“外流”形态。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黑潮在吕宋海峡处的涡旋脱落事件,突出强调了LCSs在评估涡旋输运方面的重要性。反气旋涡旋的脱落个例表明,这些涡旋主要源自黑潮“流套”,涡旋脱落之前可有效地俘获黑潮水。LCS所指示的输运通道信息有助于预测最终被反气旋涡所挟卷水体在上游的位置。而在气旋涡的形成过程中,LCS的分布特征表明,大部分气旋涡并未与黑潮水的输运路径相连通。因此,气旋涡对从太平洋到南海的上层水交换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8.
目前横波预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经验公式预测和理论岩石物理模型。由于经验公式预测一般具有区域性,研究者更重视岩石物理模型预测。目前大多数岩石物理模型预测横波的方法假定地下流体的物性参数(速度和密度)不受地层深度的影响,且孔隙扁率是恒定的,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因为矿物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随所处地层深度发生改变,而对于孔隙扁率则随颗粒形状、孔隙度等的变化有较大变化。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的Xu-White横波预测方法,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大兴安岭重力梯度带两侧控盆断裂域的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与构造属性存在巨大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大兴安岭西坡德尔布干断裂以及松辽盆地中央孙吴-双辽断裂附近的重力、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并结合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GGT)资料,对德尔布干断裂和孙吴-双辽断裂的控盆作用以及地质意义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德尔布干断裂控制了海拉尔-根河盆地的演化,并在区域动力作用下被改造;使断裂深部倾向北西,浅部倾向南东.孙吴-双辽断裂控制着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断裂深部倾向近垂直,浅部主要受太平洋西向俯冲和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影响,在浅部产生双向逆冲推覆构造.德尔布干断裂位于盆地的附近,由于岩浆沿断裂的侵入与喷发,因此有利于生烃也有利于形成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孙吴-双辽断裂位于盆地中央,含油气层附近的双向逆冲推覆构造可能更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使松辽盆地成为最重要的产油盆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0.
地震震相识别是地震记录分析的基础性工作,在地震定位、地下结构、以及地震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使用最常用的长短时窗能量比(STA/LTA)加自回归方法(AIC)的方式,采用两步法进行初至震相识别,并分析特征函数对能量变化的敏感度,该方法识别的初至震相70%以上都早0.5s以内,能够较好的识别初至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