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由于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在成都市境内选择符合地震观测规范要求的地面地震台地点不多,而地震研究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否存在两全齐美的办法来解决地震观测环境要求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本文简单介绍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即成都市应龙湾地震台的建设及地震观测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都江堰地震台2类电磁波仪的震前记录进行分析,震前仪器记录到了电磁波异常现象:2006年6月21日甘肃文县5.0级、2006年7月22日和2006年8月25日云南盐津2次5.1级地震,这些说明电磁波监测在地震短临预报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强地震活动表现为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在地震预测实践中用地震活动的分期、分幕来区分,也可用数学上的可公度性来研究强地震三要素之一的时间要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循着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结合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对该地震及其必然性做出了解读性认识。认为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的形成,构造解缚活化,对剪破裂,是该地震发生的根本。即地震发生于早期具有深成、分划而又具推覆右旋性的“龙门山”大边界构造,也即“南北带”大边界构造的中段上。“新构造运动”时期以来,由于应力作用方式的转变,由正向于构造带的北西向转为东西向,以及介质硬化和脆性破裂的取舍而形成了“岷山-龙门山联合前缘断块”,在东、西对峙的块体非正向的对剪作用下,构造解缚,断块活化,右旋活动加剧,长期积累的应变因对剪性破裂,突然释放而发生地震。是构造条件与应力作用方式适合条件的有机统一;还进一步认为,在这一机制中,东侧块体的让位性运动与“不均衡”作用及其深源控制应是主导,相应西侧“联合断块”沿滑脱面或薄弱界面作对剪性“弹性回跳”破裂而引发地震的机理与解释更为合理。这既符合地震发生的基本事实,体现了中国“南北地震带”的本色,也解释了岷山-龙门山一线在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间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为对该区地震活动机理的认识以及地震监测工作,提供战略性依据。而“对剪”、“回跳”破裂机制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在“南北带”的两端有对称性。更可慰的是,这一地震为揭开地震活动之谜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如能及早将这些基本认识和思路付诸于事件发生之前,对这一大震的潜在危险做出评估不是不可能的。看来在地震监测已进入现代化的今天,重点的基础评价工作,尤以多观点的。碰撞”仍不可少缺,本文又是讨论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10年5月25日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州市交界处5.0级地震前观测到的多种异常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表明此次地震前监测到了一些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并在年中会商报告中,提出了较好的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