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科学   2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地震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场址环境噪声勘测等,详细阐述鹤岗三道林场地震台阵场址的地质条件,并参考测震台站DB/T 16—2006、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JSGC—01、地震监测台网项目地震台阵场址勘选技术指南及地震测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T 19531.2—2004等台站建设规范和标准,认为该地震台阵场址地质条件符合台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鹤岗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2.
黑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别于2009年夏季和2010年夏、秋季对黑河流域进行了2次全面调查,共选取76个采样断面进行水样采集,鉴定出浮游植物242种,隶属于8门11纲25目45科94属.其中硅藻门为优势类群,占物种总数的38.43%,绿藻门和蓝藻门次之;黑河流域优势种为尺骨针杆藻(Synedra ulna)、无常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irregularis)和尖针杆藻(S.acus),优势度分别为0.060、0.031和0.021,出现频度分别为43.42%、43.42%和46.05%.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相关指数分析表明,黑河流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均高于上游;同时,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相关指数以及水质理化指标表明,黑河上游水质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中、下游水质为轻中度污染.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上游浮游植物丰度与水体硬度呈显著正相关;中游浮游植物丰度则与各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下游浮游植物丰度与水体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总氮×总磷呈显著正相关;总溶解性固体、pH值和水体硬度与全流域浮游植物丰度呈显著正相关.黑河流域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与河水水文分带相对应的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3.
以昆明地震台井水、渔塘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同位素分析方法并结合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等资料,探究井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及井水与渔塘水之间的水力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昆明地震台井水、渔塘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质受含水层和隔水层岩性控制,与2018年相比2020年井水水化学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K+、HCO3-浓度降低,这反映了昆明地震台井—含水层渗透性有所增加;SO42-、Cl-浓度的增加则表明昆明地震台井水会受到人为干扰。研究区构造活动平稳,井水为未成熟水,演化程度较低,因含水层渗透性增强和人为干扰,自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昆明地震台井水—岩作用有所增强,表现为δD、δ18O富集,Mg2+浓度升高。井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位于观测井正北的石关一带。渔塘水与昆明地震台井水间存在水力关系,在分析地表水对昆明地震台井的影响时应予以考虑,但渔塘水不是影响井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对低氧的耐受性及复氧后的恢复能力,为香港牡蛎养殖及耐低氧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开展溶解氧分别为0.5、1.5、2.5 mg/L低氧胁迫72 h及复氧24 h的实验,分析其鳃、闭壳肌的抗氧化能力及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1)低氧胁迫6 h时,0.5 mg/L及1.5 mg/L两组香港牡蛎总抗氧化能力(T-AOC)、糖原含量、丙酮酸激酶(PK)活性和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降低(P <0.0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2)低氧胁迫72 h时,T-AOC、糖原含量以及能量代谢酶PK、PFK、PEPCK活性显著升高(P <0.05);3)复氧24 h后,1.5 mg/L和2.5 mg/L两个低氧组牡蛎的T-AOC,PK酶及PFK酶活性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0.5 mg/L低氧组牡蛎各项指标仍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低氧组PEPCK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似文献   
155.
近些年来,内蒙古草原及其变化已经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通过研究调查内蒙古草原区的几个典型植被类型,共49个样地的土壤硬度与土壤水分。土壤硬度测量深度为0~20 cm,土壤水分测量深度为0~40 cm(10 cm取一个土样),并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典型草原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硬度随其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就全部样地来说,土壤水分随其土壤深度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土壤硬度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不强。通过49个样地的四层硬度进行PCA分析,显示出四层硬度对测量点第一主成分的作用差不多,这样,可以求取四层硬度的平均值作为该测量点的硬度,利用Arcinfo软件形成硬度分布图,看出本研究区的土壤硬度大致可以分成3区域:北部硬度较大,中部其次,南部沙地硬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6.
在地震资料采集时,受地表条件、震源等因素的影响,几乎无法采集到近偏移距数据,不利于后续数据的处理。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多次波和二维匹配滤波的近偏移距数据重构方法。首先给出了由表层多次波构建准一次波的互相关方法;然后在时间-空间滑动窗口内利用准一次波计算二维匹配滤波器,并用该滤波器重构近偏移距数据;最后使用均方根振幅校正方法校正重构数据的振幅。整个数据重构的过程在频率域进行,避免了基于维纳滤波方法求取滤波器的大量计算;同时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提高了计算效率。与一维匹配滤波的近偏移距重构方法相比,采用二维匹配滤波方法的重构数据在空间上连续性更好。通过对Sigsbee 2B数据的处理及实际资料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7.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东北部大洋山钼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研究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7.3±2.6)Ma和(176.5±1.6)Ma, 为早侏罗世;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58.0±2.7)Ma, 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具高Si,富K和贫Fe、Mn、Mg等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LR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P、Th和HREE亏损,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δEu =0.39),结合其低Cr、Ni、Co质量分数和低Mg#值(Mg#为27.25),指示壳源岩浆特征;闪长玢岩偏碱,富K和Na,Ca、Ti、Mg等元素质量分数中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Th和HREE相对亏损,具俯冲带弧岩浆岩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和闪长玢岩的形成均受到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的影响,蒙古—鄂霍茨克洋残留部分在大兴安岭东北部俯冲闭合时间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  相似文献   
158.
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地震,在我国西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四川和云南等六省区的地下水震后效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地震后中国西部地区存在中期、中短期地震危险性。这是利用大范围地下水震后异常研究大区域后续地震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59.
为了研究宝清县东部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按照4个点/km~2的采样密度在宝清县东部主要农耕区采集了17 470个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有机碳、pH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含量在(0.01~1.17)×10~(-6)之间,平均含量0.326×10~(-6); 73.53%的土壤为足硒土壤,21.14%的土壤为富硒土壤,4.56%的土壤硒潜在不足,缺硒土壤只占0.77%,无硒中毒地区。不同成土母质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残坡积物冲积—洪积物花岗岩沉积岩基性—中性火山岩;不同土壤类型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暗棕壤水稻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硒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田旱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TOC)和p H是影响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