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本文简要评述了变形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接着详细论述了小波变换应用于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小波分析在其应用中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32.
饶阳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物源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认识沉积物源的位置及古流向,通过矿物成分、岩屑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分布、砂体展布特征等分析,对饶阳凹陷馆陶组的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饶阳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时期,盆地存在4个相对独立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分别为来源于北或北东部物源自北向南或北东—南西流向的水系,来源于西部物源、西南—北东向展布的水系,源于西部物源、东西向展布的水系,源于南部或西南部物源、西南—北东向展布的水系。新近系的河流流向以南北向、沿盆地长轴方向为主,盆地内砂体具有南北向带状展布的特征;中部留路地区距离物源区相对较远、盖层较发育、储盖组合条件好,为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3.
违章建筑指的是建了不久就被拆除的短命建筑。这些建筑既不符合城市整体建设规划,阻碍着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在征地拆迁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本文试图分析违章建筑的产生原因、现行处置办法来探求有效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34.
通过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油源对比及盆地模拟等手段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进行了评价,认为该区为一套以Ⅱ型干酪根为主的中等丰度烃源岩,生烃的门限深度为3500 m,时间是8 Ma±。第三系的油藏与其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也为第三系的生油做出了贡献。造成该套烃源岩评价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内发育的异常高压降低了烃源岩的成熟度指标,但由于长期构造挤压的"力化学"作用还是促进了烃源岩的生排烃,并且位于向斜部位的烃源岩其埋深大多超过生烃门限深度,也可以生成大量油气,因此认为还是有效的烃源岩。其生排烃时间与该区构造大规模形成时间相匹配,在背斜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异常压力的产生、平衡,最终促进了油气在背斜核部聚集成藏。有利的勘探区是南缘中段的第二排、第三排构造古近系的安集海河组以及新近系的沙湾组储层。  相似文献   
3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依据地质、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把侏罗系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发育LsT,TsT和HsT 3个体系域。据测井和岩心资料,将3个层序进一步划分为准层序组和准层序。准层序组和准层序分别有3种类型。通过对体系域演化模式的分析,确定出两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36.
动态图像法、镜下测量法在地下沉积岩粒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较为薄弱。对塔里木轮南地区X100井三叠系水下分流河道12块砂岩样品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粒度测试,将所测得的各组分含量、粒度曲线及粒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镜下测量法粒度结果开展校正研究,以使这两种方法在今后能更广泛地运用于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镜下测量法,动态图像法检测粗组分含量偏大而细组分含量偏小,黏土—粉砂组分和中砂组分是两种方法产生差异的分界线。检测颗粒数目的悬殊和岩石类型是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测试方法的量程、测量原理和颗粒形状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岩性的镜下测量法粒度结果校正,使两种方法的细砂—粗砂组分含量、粒径参数的相关系数从0.25~0.80提高到0.88~0.95,达到了校正基本目的,其准确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7.
海原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相对标定及资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海原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相对标定结果显示,标定后分量1、分量3之和与分量2、分量4之和的资料相关性显著增强,标准差明显减小,更加满足四分量应变仪的校核条件,表明该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是可靠的。将各分量应变资料去趋势,计算出面应变1+3和2+4、差应变1-3和2-4,对面应变、差应变资料和相对标定系数在2008年4月6日固原3.8级、5月12日汶川8.0级、10月3日固原4.0级和11月24日固原3.8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钻孔应变观测的相对标定及资料应用有助于地震前兆异常的判定识别。  相似文献   
38.
小波理论在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评述了变形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接着详细论述了小波变换应用于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小波分析在其应用中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39.
建筑点云几何模型重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规模机载点云中重建几何精确、拓扑正确、语义丰富且屋顶遵循LoD3规范的建筑几何模型是当前机载点云建筑建模的难点和重点。为此,根据建筑几何建模思想,将国内外相关建筑点云建模方法分为5类建模体系,并对每一类体系中的代表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综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当前机载点云建模算法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几何建模发展的趋势和后续潜在的研究方向,为完善机载点云建筑重建理论,发展更智能的建模算法,构建更高质量的建筑模型库,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