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科学   9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随着“治沟造地”和“固沟保塬”等工程在黄土高原的陆续开展,出现了许多直线型黄土填方边坡。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但对降雨诱发直线型黄土填方边坡变形演化特征和破坏模式的研究较少。以直线型黄土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传感器监测、三维激光扫描和人工降雨,开展室内降雨模型试验,记录了降雨入渗下边坡内部水文响应特征和边坡失稳破坏过程,并对湿润锋、土颗粒运移、坡体内部变形响应、裂缝演化特征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入渗,湿润锋达到后,体积含水率增加,并在峰值后保持稳定,而基质吸力则减小,到达最低点后保持稳定。冲沟对填方边坡的影响较大,它的发育改变了坡体内含水率特征,同时也是控制边坡整体滑动的边界;边坡变形响应区域主要是以填方边坡前缘堆积区和后缘滑塌区为主;裂缝演化方向由边坡前缘向后缘发展,它的发育为雨水入渗提供优势通道,同时也加剧边坡的变形破坏;降雨形成的水动力驱使坡体中细颗粒从填方边坡后缘向前缘流失,减弱了土体颗粒之间的胶结能力,使其抗剪强度降低,进而使边坡失稳破坏。因此,在降雨入渗下,直线型黄土填方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坡顶冲沟破坏、坡脚软化→局部牵引坍塌、整体失稳→块体分割、流滑破坏。研究结果可为直线型黄土填方边坡的工程建设和滑坡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2.
大气非绝热加热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秀萍  闫丽朱  张硕 《气象》2019,45(1):1-16
大气非绝热加热与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与降水等天气过程密不可分,非绝热加热在大气运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非绝热加热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改进数值预报模式,增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本文系统梳理了大气非绝热加热的基本内容,近几十年非绝热加热及其作用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非绝热加热的概念及其表征、非绝热加热的时空分布特征、非绝热加热与季风、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急流)和降水之间的关系,以及非绝热加热在数值模式中的表征,进而指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63.
红亚矮星是甚小质量恒星中的贫金属成员,质量从约0.5M(M为太阳质量)到H燃烧的最小质量(0.075M~0.085M,取决于金属丰度),其寿命长于哈勃年龄,是银河系结构和化学增丰史的重要示踪体。与银盘上数量最多的恒星成员红矮星不同,红亚矮星在太阳附近非常稀少,并且其运动学特征与盘矮星有较大差异,属于年老银河系星族,即为年老盘星族、厚盘星族或晕星族。观测上,红亚矮星可以根据其不同于红矮星的自行、测光和光谱特征被识别和证认。由于其恒星表面大气温度很低,并且颜色比同质量的矮星更蓝,因此红亚矮星在赫罗图上位于主序带末端的下方,介于矮星与白矮星之间。红亚矮星的光学波段光谱由金属氧化物(如TiO和VO)和氢化物(如CaH和H2O)的分子吸收带占主导。红亚矮星可按其光谱形态和分子带特征分成不同的光谱型和金属丰度等级,其中晚M型到早L型的亚矮星既可能是小质量的恒星,也可能是较大质量的年轻褐矮星。介绍了对红亚矮星研究的历史背景和前沿动态,详细阐述了光谱分析方法在研究亚矮星中的重要性,以及...  相似文献   
64.

高原切变线是影响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重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也是高原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回顾了近10 a高原切变线的研究进展,包括高原切变线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暴雨的关系、高原切变线的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的相互作用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高原切变线研究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加深对高原切变线的认识,为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灾害性天气研究和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由于海洋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人工增殖放流已成为修复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安全有效的放流方式对增殖放流实践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行为学方法,对体长(4.5±0.5)cm,体重(3.5±0.5)g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在实验室水槽的行为特性进行观察,分别记录了在无礁(对照组)和有礁条件下,保护装置、滑道和直接放流三种方式对许氏平鲉分布模式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保护装置放流方式下许氏平鲉在放流有效区的数量显著多于滑道和直接放流两种方式。有人工鱼礁时,许氏平鲉幼鱼在放流有效区的分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保护装置放流方式对许氏平鲉的应激性最小,结合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能够有效地提高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66.
苏北盆地属于中、新生代“断陷型”盆地,发育前震旦系变质基底及古生代海相台地沉积,经历燕山期大规模岩浆-火山-构造活动,之后连续断陷沉降并沉积了厚度巨大的新生代地层;新生代苏北盆地处于持续活跃的洋陆构造带内,其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区内拥有相对高的大地热流值和较大的地温梯度,具有巨大的地热资源潜力。基于区域地热地质综合研究,本文针对苏北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地温数据、地球物理信息等系统分析,初步证实了盆地内不仅存在浅部中低温地热资源,而且推断出盆地深部拥有温度较高的干热岩资源,其热源主要来源于深部的地幔,是本地区新生代区域伸展裂陷、地幔上涌、岩石圈减薄等作用的结果。根据干热岩选区的科学准则,盆地内优势前景区拥有丰富的动态热源、导热效果极佳的热通道、规模巨大的优势热储、良好保温作用的热盖层,并依据此初步建立成因模型,为进一步勘探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苏鲁造山带南缘临沭县青云镇地区二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源区性质、成岩构造环境及形成机制,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6.6±3.8)Ma。岩体具高硅、弱过铝质、贫铁镁及富碱高钾的特征,稀土配分模式高度分异,亏损Nb、Ta、Ti、P等HFSE,相对富集Rb、Th、K、La等LILE和Pb元素,具中等弱Eu负异常,δEu主要分布在0.62~0.72。研究认为,该岩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中等压力下(0.8~1.3 GPa),深度为35~45 km的麻粒岩相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在成岩过程中可能存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圈的拆沉和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是导致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利用1961~2013年吉林省50站逐日资料,建立了雾霾事件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百分位数、累计距平、耿贝尔极值分布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雾霾和雾霾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雾霾事件评估指标。结果表明:吉林省年平均雾霾日数呈由西北向东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雾霾和雾霾事件8~9月发生频率较高,强雾霾事件主要出现在10~11月;雾霾和雾霾事件1967~1995年为偏多阶段,1996~2013年处于偏少阶段;1990年代以后雾霾和雾霾事件呈减少趋势。利用历史排位、等级评估及历史气候重现期评估指标等方法对雾霾事件进行的评估结果较为客观,便于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69.
天津中心城区河网氮磷污染与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底天津中心城区河道全部连通,形成中心城区河网.为了掌握河网形成后的水质状况,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点水质监测,并对其水体氮、磷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网水体氮污染严重,以铵态氮(NH+4-N)为主;磷污染程度较轻,主要形态为磷酸盐(PO3-4-P);河网水体中氮、磷浓度顺水流方向均呈上游高、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氮、磷各项指标浓度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月均最高,10月均最低,冬季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与河网形成前相比,海河干流NH+4-N、总磷(TP)和PO3-4-P浓度年平均值分别下降6.5%、14.7%和16.4%,津河总氮、NH+4-N、硝态氮、TP和PO3-4-P浓度年平均值分别降低18.6%、34.5%、12.9%、31.6%和32.5%,表明河网形成后氮、磷污染程度较之前有所改善,其中津河改善较为明显;河网水体全年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为磷限制性状态;河网富营养化防治应遵循以控制营养盐为主的控源、截污、水环境增容和生态补水策略.  相似文献   
70.
研究低聚壳聚糖与葡萄糖的美拉德反应,考察了三种体系(低聚壳聚糖的氨基与葡萄糖的羰基的物质量比分别为1∶1、1∶3和3∶1)反应过程中pH、吸光度峰值以及荧光值峰值的变化,醇沉法提取低聚壳聚糖关拉德反应衍生物CG1∶1、CG1∶3和CG3∶1.对三种衍生物进行红外表征和分子质量测定,并研究其抗氧化效果(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DPPH的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结果显示:三种低聚壳聚糖衍生物对O2-、OH、DPPH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都明显优于低聚壳聚糖,且CG1∶1最佳,其次是CG1∶3,最差的是CG3∶1.同时,研究了低聚壳聚糖及其三种衍生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低聚壳聚糖及其三种衍生物随着浓度增加,对两种菌的抑菌效果增强,且三种衍生物的抑菌效果优于低聚壳聚糖本身.同时,三种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提示:低聚壳聚糖与葡萄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有强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且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的强弱与反应物的氨基与羰基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