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科学   1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祁连-柴达木-东昆仑新元古-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处于中央造山带的中西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将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地区划分为19个地层分区, 在总结各地层分区沉积盆地特征基础上, 讨论了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史: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随着北祁连洋、赛什腾-锡铁山洋、东昆仑洋开始张裂, 研究区为陆缘裂谷、洋盆沉积; 早古生代末3个洋盆陆续消减闭合, 开始造山阶段的前陆盆地和碰撞造山后的陆缘裂陷沉积; 寒武纪-早-中三叠世, 东昆仑阿尼玛卿洋经历了拉张-俯冲-闭合, 之后全区进入陆内断陷、坳陷盆地阶段.研究区各地层分区的沉积盆地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北祁连洋、赛什腾-锡铁山洋、东昆仑洋的开合及陆内造山等构造过程, 为重大构造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2.
青藏高原冈底斯地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和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之间, 其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岩浆演化史.将青藏高原冈底斯地层区划分为8个构造-地层分区, 并分时段对各个分区的沉积特征进行归纳, 总结了冈底斯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发展与演化历史: 冈底斯震旦纪由陆缘裂谷开始演化; 晚古生代, 前期以稳定宽阔的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发育碳酸盐岩台地与台盆, 从石炭纪起, 开始转化为伸展性质的裂陷大陆边缘, 盆地类型主要为陆缘裂谷; 中生代,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向北双向俯冲, 大部分区域早期处于隆升状态, 中生代末期发育大型的岩浆弧带, 盆地类型以弧间盆地和弧前盆地为主.   相似文献   
183.
造山带混杂岩地层构成的主要特色是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各阶段的不同来源、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变形变质程度、不同大小的各种构造岩片 (块 )或重叠、或位移、或缺失 ,形成现今统一的混杂物质场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方法则通过混杂堆积中的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分析 ,着重了解各构造岩片的原生生成时代、相环境、古大地构造背景和变形变质历程 .根据在东昆仑阿尼玛卿混杂岩带中新发现的放射虫、孢粉、遗迹化石等资料 ,对该混杂岩带的构造岩片 (块 )时态、相态进行了研究 ,为阿尼玛卿造山带的演化历程提供了精细解剖新资料 .  相似文献   
184.
青海省同仁地区位于秦、祁结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在该区隆务河两侧广泛发育着二叠、三叠纪地层,通过两套地层岩石组合分析,我们认为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早期该区属于半深海浊积扇相沉积环境.在该区晚二叠世晚期地层中新发现一套火山岩,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等.根据岩石的常量元素特征,可以将本区火山岩分为两部分:下部岩石的SiO2含量为49.04%~52.43%,平均为51.28%,TiO2含量为0.67%~1.11%,平均为0.9%,ALK值为2.64%~3.6%.通过常量元素投点图分析,本组火山岩岩性偏基性,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显示高钛玄武岩特征.上部岩石的SiO2含量为56.25%~60.36%,平均为58.76%,TiO2含量为0.52%~0.63%,平均为0.58%,ALK值在5.26%~5.54%之间.岩性偏中性,属于钙碱性系列,显示低钛玄武岩特征.火山岩的稀土元素也有明显差异,下部稀土总量较低,∑REE=(61.7~97.17)×10-6,(La/Lu)N比值平均为3.07,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显示与过渡型洋中脊玄武岩相似的特征;而上部稀土总量较高,∑REE=(107.51~143.32)×10-6,(La/Lu)N比值平均为7.78,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分配曲线显示与岛弧安山岩相似的特征.该区火山岩的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显示与岛弧钙碱性玄武岩-过渡类型玄武岩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出本区火山岩具有从拉张的过渡型洋中脊环境到闭合的岛弧环境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5.
分布于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地区的兴隆山岩群为一套浅变质火山岩与浅变质碎屑岩所组成的岩石组合,其火山岩主要出露于兴隆山岩群中岩组和上岩组。兴隆山岩群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具有低w(K2O)、w(Na2O+K20)和w(TiO2)的特点,且w(TiO2)和w(P2O5)接近于洋中脊玄武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略亏损、重稀土元素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的配分曲线类似,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平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兴隆山岩群的火山岩形成于中元古代秦祁昆多岛洋中部略富集的E型洋中脊的海底扩张环境。  相似文献   
186.
青藏高原东北缘古气候可能受控于全球变冷、青藏高原隆升及局地地形变化的影响。为解析气候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西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古地磁年龄约束基础上,分析了中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组成和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西沟剖面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组成,其中伊利石含量最高,平均为59. 3%;蒙脱石次之,平均为18. 2%,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2. 3%,高岭石平均含量为10. 2%。根据剖面中黏土矿物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特征,结合循化盆地西沟剖面的沉积速率、孢粉记录、有机质碳同位素和沉积岩地球化学比值,并与深海氧同位素值(δ18O)变化曲线对比,将循化盆地14. 6~5. 0 Ma气候环境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4. 6~12. 7 Ma,气候干冷期,与北半球冰盖扩展引发的全球性降温事件有关;12. 7~8. 0 Ma,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期,可能与循化盆地周围山体隆升有关,即积石山在~12. 7 Ma隆升至临界高度,成为西风带输送水汽的地形屏障,使得循化盆地内的降水增强;8. 0~5. 0 Ma,气候再次转向干冷期,该阶段气候的干旱化对应于青藏高原在8 Ma左右的快速隆升,高原进一步的隆升阻碍东亚季风西风带的暖湿气流向内陆的输送,从而引起区域干旱化。  相似文献   
187.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获得了中—晚更新世以来的3个古植被、古气候演化组合带;运用植硅体和分子化石的相关指标(C21-/C22 、C23/C30)揭示了洪积扇红土沉积时期的植被与气候信息,即间冰期气候暖湿,风化作用强,降水较多,高等草本植物繁盛;而冰期时气候干凉,风化作用弱,降水减少和地下水位降低等则有利于洪积扇体上木本类植被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