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科学   12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秦岭南亚带弧形构造对液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南亚带由白龙江复背斜及其南、北两侧的三且系构成。白龙江复背斜东、酉两端发育两套斜列的弧形构造群组,并各自对应一个Au (cu、U、Hg、As) 矿体集中区;复背斜中段为弧形构造巽部远端,发育有Au-S、Au-Sb和Au-As组合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2.
胶东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矿床位于花岗岩与老地层之间的区域剪切断裂带,围岩是在花岗岩区段的断裂破碎蚀变岩带,成矿作用与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直接有关。区域构造-流体研究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选择既能保证流体包裹体分析质量,又可以观测交代蚀变阶段构造应力应变的岩石样品。本文选择断裂蚀变带中钾长石化和绢英化两个蚀变岩带采集样品,试图解决区域流体研究中的问题。研究发现,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构造与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具有规律性:在钾长石化蚀变阶段,西部构造强度更强,而在绢英岩化蚀变阶段,东部构造应变值相对更大;钾长石化阶段的流体温度西部低东部高,绢英岩化阶段西部高东部低,显示了热力来源东部更强。胶东区域主要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从西到东逐渐降低,表明区域成矿热液的流动方向为自西向东。绢英化蚀变岩流体成分的区域变化显示:Na+/K+变化预示,胶东西部K+富集,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而胶东东部Na+富集,利于成矿流体的迁移;CH4和CO2等流体成分的含量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与金元素富集正相关。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流体特征揭示了成矿热液在胶东地区自西向东运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了这一地区金矿床的规模、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3.
冀西北下双台地区构造及金矿找矿标志的遥感影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该区TM图像地质解译中,笔者以变质岩构造规律和构造变形分解理论为基础,划分了区内不同级别的强变形带和弱变形域(地块),尝试用线 环形构造的定量统计方法分析条块结构,研究了该区由东西、北西和北东向构造带及与所夹地块构成的网结状构造以及与金矿富集的关系,进一步建立了该区金矿成矿模型,并提出了若干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84.
康古尔金矿位于塔里木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阿奇山-雅满苏裂谷带之北侧,是一个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表现为含金石英脉和石英碳酸盐脉两个阶段。本文对矿石中的碳酸盐脉和矿床周围地层中的碳酸盐岩进行了C、H、O同位素测试。通过研究初步认为:矿床周围地层石炭纪干墩组和雅满苏组中大理岩的C、O同位素组成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基本相同,以富~(13)C和~(18)O为特征,明显有别于矿石中碳酸盐脉;后者的C、H、O同位素组成与地幔多相体系中的原始碳酸岩基本相似,暗示在康古尔金矿成矿晚阶段有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5.
肖板及其外围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板及外围地区是闽中"金三角",矿点(床)众多。该区有利的成矿、控矿构造条件、麻源群变质岩以及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找矿的主要标志。金矿床以与燕山早期岩浆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为主,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肖板、龙门场、杨梅、徐州、岭头坪、葛坑是有利的找矿远景区,特别是火山拗陷区内的金矿点或小型金矿床集中区,应注意寻找盖层之下基底变质岩系中与肖坂类似的大、中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6.
分形在紫金山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分数维研究表明:(1)紫金山矿床铜、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以一次为主,后期叠加成矿作用较明显,铜矿床后期叠加作用不明显;(2) 金成矿作用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3) 在深部及11 线以西有较好的铜成矿远景;(4) 各地质体对金、铜成矿的贡献大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7.
闽西南中甲锡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床成矿时代是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只能通过间接方法确定。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是直接精确测定辉钼矿及相关矿化模式年龄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碱熔法和ICPMS技术对中甲锡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甲锡多金属矿床矿化模式年龄为193~196 Ma,属燕山早期早阶段成矿,和成矿有关的黑云母花岗岩则形成于晚印支期-早燕山期。东南大陆在晚印支期开始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燕山早期成矿的确定为区域上寻找新的成矿远景区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88.
21世纪地质科学展望——31届国际地质大会学术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共103个国家和地区3705名代表出席。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的挑战。中国代表团共180余人出席了大会,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参加交流。作者有幸参加了大会,现根据交流资料和领会的感受,对新世纪地质科学发展的趋向及面临的挑战作一归纳,与同仁讨论。文中简单回顾过去100年地质科学发展的特征,强调了技术进步推动地质科学进步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21世纪地质科学面临的若干方面任务,包括:矿产资源持续供给、水资源短缺、减轻自然灾害、溶入社会和政治等。  相似文献   
89.
闽西南中生代推覆构造对铁矿床控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南地区地处华南大陆东南缘,元古代以来由于受到华夏与扬子板块、特提斯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作用,经历了前泥盆纪基底、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形成与发育以及中生代以来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等几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并伴随有不同时期的岩浆及成矿作用。晚古生代闽西南地区由于区域裂陷作用,形成了北东向的被动陆缘与  相似文献   
90.
胶东地区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17%,但黄金资源储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宋明春等,2010)。胶东地区从西到东分布着诸如三山岛,仓上、玲珑、焦家、尹格庄、台上、乳山、金青顶、马家窑等大型、特大型金矿以及众多的小型金矿床。胶东金矿的分布多受NE向断裂带的控制,主要分布在这些断裂带或次一级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