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通过对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6月—2012年12月的波形记录资料的分析, 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 即SAM综合分析方法, 获得了山西地区1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 结果表明: 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 个别距离断裂较远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震源机制解及GPS主压应变方向完全一致; 少数位于几条断裂交汇处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则较为复杂, 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和GPS主压应变方向均不一致, 反映了该地区断裂背景和应力分布特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吕睿 《山西地震》2008,(1):37-39
地震预警系统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而且还可为震后的紧急救援提供依据.叙述了地震预警的基本思想以及国内外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现状.简述了对城市构建地震预警系统的设想.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更加密集,城市建设规模更加扩大,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是客观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2月18日11时08分,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发生4.3级地震,虽然有感范围涉及6个地市,但由于震源深度较大,房屋建筑质量相对较好,抗震性能较强,因此此次地震未造成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分析这次地震的烈度图长短轴特征、通过震源机制解研究此次地震的主破裂方向,破裂特征,同时结合震中位置附近的活动断裂倾向、走向、错动性质,综合分析认为发震断裂是田庄断裂.  相似文献   
14.
山西定襄七岩泉水氡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定襄泉2008年出现的异常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观测环境基础资料,排查可能的干扰因素,定量分析干扰因素对观测值的影响程度。对趋势异常变化的可信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成果和以往震例,分析认为定襄泉水氡高值异常变化是可信的,应密切跟踪此异常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多物源充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单井相、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认为白云凹陷从渐新世晚期开始发生海进,海水可能由东部进入,由东向西发生海进。珠海层序内的主要沉积体系域都表现出一致的多物源充填特征,凹陷东北部(BY1-2附近)发育向南推进的大型S型前积,在凹陷南部发育由西向北东推进的大型S型前积,在凹陷北西部(BY1-1井及其以西地区)发育两个向南推进的中型帚状前积。根据地震速度提取并定量转换出的砂岩指数平面分布图,发现在凹陷东部、北部、西部角、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存在相对高含砂带。综合分析认为在低位体系域发育3大水系,即北部水系(河流—扇三角洲)、南部水系(扇三角洲)和东部水系(扇三角洲);高位体系域沉积期发育两大水系,即北部水系(河道—三角洲)和西部水系(三角洲—扇三角洲)。多物源充填特征表明整个渐新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很可能为局限海环境。白云凹陷番禺低凸起南部缓坡带扇三角洲前缘和凹陷西部长轴方向三角洲体系有很重要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3年数字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震台站的水平摆倾斜仪对不同地区的地震,可记录到相同的形变特征,而对同一地区的地震形变异常记录形态各异。以巴基斯坦7.8级、安德裂亚诺夫群岛7.0级地震为例,总结在这两次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台站的水平摆倾斜仪在这两次地震前记录到了相同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测震台址勘选中对规避风电机组这类新生的常见干扰源有定量参考依据,以减少盲目性,提高台址勘选效率,在野外开展了定量实验,取得了实地测试数据,并初步探讨了风电机组干扰源的振动衰减关系。研究认为,对于风电机组这类干扰源,测震基岩固定台站Ⅰ级环境地噪声水平的建议规避距离为800 m。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6年运城4.4级地震序列资料,进行余震精定位、主震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等研究。地震震中分布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发生构造与以往该地区震群型地震发震构造不同,构造单元相对简单,发生在盐湖北岸断裂附近。余震双差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优势分布呈NNE向,NW向也有零星活动。精定位后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15-24 km,平均深度20.2 km,断层剖面深度集中分布在18-23 km,倾向NW,与盆地地形构造吻合。采用Snoke与CAP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此次序列的主震错断方式为走滑兼逆冲,节面B参数与中条山山前断裂东段走向和倾向接近。综合认为,本次运城地震序列的余震呈NNE向优势分布,精定位结合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推断此次地震序列发震断裂为中条山山前断裂的NNE向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19.
选取山西及邻区不同区域的33个地震事件,通过分析"定位子台网"分布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定位子台网"的选取。分区域分别探讨两种台站分布情况下的定位偏差、水平误差、拟合残差随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的变化,以及定位偏差与拟合残差的关系。结果显示,速报时选取9~12个台站,且台站分布相对合理的"定位子台网"参加定位结果比较好,使用水平误差估计定位结果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十五”数字化后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612次 ML ≥2.0地震,使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推广的中小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计算其中148次事件的震源新参数,对地震矩、矩震级、震源破裂尺度、应力降、拐角频率等参数间的定标关系做初步研究,得出 ML 震级与地震矩、矩震级间存在较好的线性正相关;震级与震源尺度间存在多项式关系;与应力降的对数呈显著正相关,当大于 ML 4.0后,随着震级的增大,释放的应力降略有变缓;与拐角频率的对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