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5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东北地区的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将东北地区丰富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获得了主要反映该区深部地壳结构的深部重、磁力场分布特征及地壳深部结构模型。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发生后,在重力资料探讨深部构造的基础上,应用工程爆破接收及海城大震后155个余震的资料对东北南部的深部地壳结构作了进一步研究,所得结果不仅证实了深部构造背景与重力资料求解结果大体一致,而且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卢造勋  刘国栋 《地震学报》1990,12(4):367-378
近几年来,在辽南地区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航磁、大地热流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对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进行不同物性的正、反演计算与研究,获得了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密度结构和温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重要特征.发现在海城地震区一带,存在壳内低速、高导、低密度、高热流等一系列重大地球物理异常,在空间上与震源区存在相当好的一致关系,对分析大震的震源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宁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的地震成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在过去的 2 0年中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 ,其中 ,70年代 CT的出现 ,引起了医学放射诊断学的革命 ,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那时以来 ,CT技术在许多学科 ,如在地球物理勘探、射电天文学、遥感技术及各应用科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地球物理学中 ,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大约开始于 70年代后期 ,是取得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图像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国很多地区采用这种方法对地壳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刘福田用近年来发展的正交投影算子方法对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进行了速度结构成像研究。辽宁及邻区的地震…  相似文献   
14.
闾阳—梨树断面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壳-幔波速,电性等深部地球物理信息,结合区域地质及实验岩石学研究结果等资料,对闾阳-梨树断面进行了地质推断解释,并简略讨论了壳-幔结构对浅部构造运动的影响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二维非均匀地壳速度结构的计算与研究,获得了该剖面地壳与上地幔速度结构纵横向不均匀性分布特征,发现横向不均匀性最明显的部位位于海城地震区一带,在此还发现了壳内低速层,这些重要地球物理现象对研究海城7.3级地震发生的力源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北南部地壳与上地幔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2年开始,在东北南部的辽宁及其邻区开展了以地震预测预报为主要的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研究.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这一探测与研究工作的内容、进展及其所获基本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壳─幔过渡带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是典型的盆岭构造。通过对横跨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的沙雅-布尔津地学断面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进行小波分析,获得了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的详细结构。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的壳-幔间是以多个薄层过渡的。这些薄层的层厚度2~3km不等,层速度高低相间,总厚度约20km,平均速度较低,接近塔里木盆地下地壳的速度。塔里木盆地北缘与准噶尔盆地的壳-幔间不具有这种特点,其壳-幔间主要表现为一级间断面。而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间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所揭示的辽东台隆-辽河盆地-燕山台褶带壳-幔过渡带的结构似乎具有完全相反的特征:辽河盆地的壳-幔过渡带比较复杂,它由数个薄层叠合而成,总厚度达15km;辽东台隆与燕山台褶带壳-幔过渡带结构十分简单,皆以一级间断面过渡为主。研究认为,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前者为挤压环境,而后者为伸展环境。在挤压环境下,复杂的壳-幔过渡带形成于造山带的下面;而在伸展环境下,复杂的壳-幔过渡带形成于盆地的下面。壳-幔过渡的复杂程度与构造活动性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圈目前的构造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重力变化与海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城地震前后重力重复测量结果表明:在极震区及其附近地区重力场发生了显著的有规律性的变化. 1972年6月建立北镇-庄河重力复测剖面开始重力观测,同年11月及1973年5月进行了两次复测,发现辽东半岛地区重力场减小,最大达-352微伽.1975年3月震后进行了第一次复测,重力场却已基本回升到1972年6月建点时的水平.7月份再次复测,其结果表明重力场继续升高,最大达+382微伽.其后直至1976年12月多次进行复测,重力场基本保持在1975年7月的水平.因此,震中区震前重力场下降、震后上升的特征相当清楚. 通过对工作方法和观测精度的分析,说明重力测量成果是可靠的,重力场变化的原因与地震的孕育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38?000 P wave arrival times record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0 to 1997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area of Sino Korean platform (117°00′\126°00′E, 36°00′\44°00′N) the 3D velocity structur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by using orthogonal projection. The tomography result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reliable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in detail the results with the deep seismic prospecting profiles. It is shown that there exists obvious lateral inhomogeneity in the medium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which is still distinct even at the 120km depth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area of Sino Korean platform. It is reflected clearly in the velocity image of the upper crust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all kinds of rock elements corresponds to that of rocks with different nature in this area. Several lower velocity anomaly regions (i.e. regions with velocity reversed layer)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studied area from the velocity images of upper and middle crust, such as Haicheng, Chaoyang?Yixian, south of Dandong, Tangshan etc., among which the lower velocity layers in Haicheng, Tangshan, Chaoyang have also been proved by the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In the area several strong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all happened in crispy medium with higher velocity above lower velocity layers in the crust, whereas in Bohai sea all strong earthquakes happened in positions where the medium velocity changes abruptly and clearly in horizontal. At different depth, Pulandian Shanhaiguan lower velocity anomaly zone across Bohai sea with strike NW has been found. Comparison of the velocity images obtained from 2D seismic tomography with that from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we can consider to gain similar effect with deep seismic sounding by taking advantage of seismic tomograph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20.
几次中强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城7.3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及其原因探讨,已有文献公开发表。在此前后,国内外亦发现了其他有关重力变化的实例。近年还有人对重力重复测量方法与精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重力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的可能性及如何提高测量精度等问题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