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9篇
  免费   1773篇
  国内免费   2587篇
地球科学   12769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675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647篇
  2018年   548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536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650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7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effect of asymmetry and irregularity of the inputted seismic waves on the earthquake-induce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buildings on natural subsoil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phenomena, theoretical analyses, dynamic triaxial tests and shaking table tests.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at, the asymmetrical and irregular character of the inputted seismic waves themselve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subsoil and buildings in some cases, and this is a necessary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reasonable evaluation for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other problems relating to the soil deformation due to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22.
ZWICK-100高频试验机在岩石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岩石强度理论及振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岩石在静动态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 验分析,通过实验初步掌握了Zwick--100HFP5100高频振动实验机在岩土工程某些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通过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DP)法制备了一系列Pt/TiO2P25)催化剂,并分别用甲醛溶液和氢气还原处理催化剂.利用原位红外监测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探究了催化剂制备和还原条件及Pt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氧化甲醛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DP法制备并用甲醛还原的Pt/P25催化剂中Pt颗粒分散均匀,并具有合适的粒径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显示出良好的甲醛氧化活性.在空速30 000 ml/(g·h)、反应温度30°C和甲醛初始浓度50 mg/m的条件下,0.4%Pt/P25(DP-HCHO)上的甲醛转化率达到98%,并能稳定运行100 h以上.相比之下,Pt/P25(DP-H2)由于表面活性氧较少,不利于甲酸盐氧化,活性较低.Pt/P25(IM-H2)虽然具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却同时具有最大的Pt颗粒粒径,在甲醛转化为甲酸盐和甲酸盐氧化两步反应中的活性均较差,因而甲醛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24.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4,18(1):20-28
分析了雅江地块的构造环境、地震活动和震兆异常,探讨2001年雅江6.0级地震、2002年新龙5.3级地震发生后雅江地块的强震趋势。重点对理塘-德巫断裂带,新龙、白玉、德格及贡觉一带地区的异常地震活动图像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强震填空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25.
生物制氢:Ⅰ.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物制氢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论性的回顾。讨论了光合成生物制氢系统、光分解生物制氢系统、水气交换反应生物制氢系统、光合—发酵杂交生物制氢系统和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离体氢酶生物制氢系统等6个生物制氢系统。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理论(双碳发酵产氢学说或理论)是生物制氢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6.
基于GIS的攀西地区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攀西地区以良好的铂族元素(PGE)成矿地质背景,而成为我国铂族元素找矿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在建立攀西地区铂族元素矿床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该地区的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峨眉山玄武岩、基性一超基性岩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研究区的深大断裂对铂族元素的富集表现出很好的控制作用,峨眉山玄武岩为铂族元素的矿源层之一,岩浆岩为铂族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成矿物质及成矿能量。  相似文献   
27.
新疆富蕴县柯鲁木特锂-钽-铌矿床228号脉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泰德  程剑 《矿产与地质》2004,18(5):428-431
通过对柯鲁木特锂-钽-铌矿床228号矿脉的普查,发现该矿脉锂、钽、铌的含量较高,矿脉规模大。为了进一步在该区开展找矿工作,阐述了228号含矿伟晶岩脉的共生结构分带的产出特征、结构带内部特征、稀有元素含量变化及其不同矿化类型等,在总结了228号及其相似的113号、116号含矿伟晶岩脉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伟晶岩的主要形成阶段和矿化阶段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地质环境中生成的,并认为含矿伟晶岩脉的形成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明元  程展林  林绍忠  陈琴 《岩土力学》2004,25(Z2):507-512
在建的清江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达233 m,是目前同类坝型中最高的.采用MSC.Marc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发展了三维子模型法,对该坝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仿真分析,模拟了面板的分缝、坝体材料分区、填筑及蓄水过程,采用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模拟堆石体的变形特征.根据数值分析的结果,对坝体和面板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维持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地势差。高原东南部不仅具有丰富的降水,而且在3500m以上以冰川雪被形态储存了巨大的水资源,因此,高原具有重要的水塔功能。基于高原潜在输出总水量和不同海拔区域水体所具有的势能两个方面,建立了高原水塔功能的模型,从而利用GIS方法,通过对我国1∶400万系列图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出高原不同高度带贮存的大气降水、冰川储水量、湖泊水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淡水储量达39921×108m3,其中冰川储水量为39228×108m3,可利用湖泊储水量为693×108m3,平均每年由降水获得的水资源量为8495×108m3,高原工农业用水量为129×108m3。因此,高原的输出水量即出境河川径流量为6870×108m3。高原储水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5000m间,与高原周围相比,平均势差在2000~4000m间,最大的势差达5500m。水体具有巨大的势能,在势能的作用下,自然向周边区域输送汇集,维持着周边地区的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活动,因此,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0.
With the static opaque chamber and gas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04 soil respir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SW China. In this study three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each with three replicates: A (bare soil), B (soil+litter), and C (soil+litter+seed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respiration varied seasonally, low from December 2003 to February 2004, and high from June to July 2004.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s of CO2 efflux from soil respiration differed among the treatments at 1% level, with the rank of C (14642 mgCO2· m-2. h-1)>B (12807 mgCO2· m-2. h-1)>A (9532 mgCO2· m-2. h-1). Diurnal variation in soil respiration was not apparent due to little diurnal temperate change in Xishuangbanna. There was a parabol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at 1% level. Soil respiration rates were higher when soil moisture ranged from 35% to 45%. There was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temperature (at a depth of 5cm in mineral soil) at 1% level. The calculated Q1o values in this study,ranging from 2.03 to 2.36, were very near to those of tropical soil reported. The CO2 efflux in 2003was 5.34 kgCO2· m-2. a-1 from soil plus litter plus seedling, of them 3.48 kgCO2· m-2. a-1 from soil (accounting for 62.5%), 1.19 kgCO2· m-2. a-1 from litter (22.3%) and 0.67 kgCO2·m-2. a-1 from seedling (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