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科学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利用新疆53站2007--2009年草面温度逐时、逐日、逐月资料分析了新疆草面温度(以下简称草温)日、年的变化特征。新疆草温的分布受纬度、拔海高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南部高北部低,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这与气温的分布状况基本相似。草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特征。一年当中,7月草温最高,4月最低。就日极值平均出现时间而言,巴音布鲁克、鸟兰乌苏最高值出现在15时,最低值出现在07时,南疆最高值出现在16时,最低值出现在08时。在对草温观测资料进行审核时,可采用计算机质量控制技术与传统的人工审核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进行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是要根据台站草温资料的历史气候值,建立相 应的审核规则。  相似文献   
6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雷达和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13年6月27~28日齐齐哈尔市稳定性中雨和龙江县对流性暴雨天气成因,结果表明:龙江短时强降雨出现在850hPa切变线同500hPa槽线或850hPa干线位置近于重合时,层结不稳定,上升运动强;齐齐哈尔降雨发生在低层切变线附近,层结趋于稳定,上升运动弱。地形迎风坡作用有利于龙江降雨强于齐齐哈尔。 单站风、相对湿度和垂直速度时空变化差异以及对流有效位能、大气可降水量和SI指数等物理量可以反映两地上升运动、水汽、层结不稳定条件差异。较好的水汽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只是对流性短时强降水的必要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小尺度对流云回波产生龙江短时强降雨,齐齐哈尔稳定性较大降雨由层状云产生。  相似文献   
63.
钻探证实,镇江市谏壁镇长江北岸高桥镇北部埋藏硬粘土层,之上为冰后期松散沉积物。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粘土质粉砂、砂泥互层,中部局部夹含细砾中细砂,顶部见淤泥质粘土;夹数十层植物炭屑层;以水平纹理为主,局部见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表明冰后期以来该地处于水动力较弱的河湖环境,为多期湖沼相沉积夹汉道河流相沉积,局部有海相沉积物加入。根据碳化植物碎屑^14C年龄,推测冰后期底界年龄约13000aBP,海侵到达该地的时间约为9000aBP,海侵最高位时间约为6500aBP。冰后期平均沉积速率约为4.9m/ka,湖沼相3.4~6m/ka,河流相10~15m/ka。对全新统的底界年龄和海相层的埋藏深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
利用中国2008年9月发射的自主 HJ-1B 卫星热红外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实测数据对已有海表温度反演的单窗算法进行了改进与简化,重新订正了大气透射率和大气平均作用温度估算方程,建立了基于实测数据验证的 HJ-1B 卫星海表温度定量反演业务化算法.将本算法与段四波等的改进算法用于实验海区海表温度的反演,反演结果与卫星同步实测海温数据的对比表明:本研究算法反演结果与现场同步实测海表温度平均误差约为0.76,℃段四波等改进算法反演结果平均误差约为1.09℃.本算法为 HJ-1B 卫星海表温度产品的业务化应用提供了便捷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5.
干湿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把黄露箐等人提出的计算干湿气候指数经验公式略作修订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可能发生森林火灾的季节里 ,计算并分析了干湿气候指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同森林火灾发生的相关关系 ,发现 :干湿气候指数季节变化规律同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季节分布动态有着较好的同步性 ,干湿气候指数与火灾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有着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另外 ,利用周期分析方法得出 2 0 0 3年 4~ 10月仍然为较干燥的一年 ,具备森林火灾容易发生的气候条件 ,与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66.
1998年1月14日,由于河套附近的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带动了一部份冷空气扩散南下,补充到南岭附近的静止锋上,使南岭锋面南压并移入原来控制着广东的低压槽区内,造成大范围明显的降水过程。受其影响,云浮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各地普遍出现了6~7级的阵风,局部地方还降了冰雹。14日云浮市的降水量分别为:云浮549mm、罗定67.0mm、郁南57.6mm、新兴21.1mm。这是1998年的首场暴雨。隆冬时节降暴雨,在云浮较罕见,自1965年建站以来只出现过4次(196、1983、1992和1998年),平均约9年才出现一次。1过程前期要素分析1.1…  相似文献   
67.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FNL的1.0°×1.0°气象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第10号(简称1610号)台风"狮子山"北上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在中国东北地区引发暴雨过程进行追踪和诊断分析,探究此次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学、热力学和不稳定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强降水先后由西风带低涡和台风"狮子山"2个系统活动造成。在2个气旋逐渐接近过程中,台风东北侧的东南急流把海上的热量和水汽向低涡环流输送,在倒槽切变处辐合抬升,产生暴雨。大暴雨区位于倾斜锋区附近,对流稳定,中层存在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加强降水强度。东北地区东部处于高空急流核右后方和低空急流核前方,高、低空急流耦合的区域,使高层强辐散和低层强辐合叠置,加强了暴雨区的上升运动,从而加强了降水强度。地形对暴雨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68.
基于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从大赛规则、讲解词、工具辅助、表达能力、讲解态势5个方面,探讨比赛中取得优质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9.
利用气象与环境监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和秸秆焚烧火点监测资料,从环流形势、气象要素、污染源和污染传输特征等方面,对哈尔滨2017年10月18-20日持续性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重污染过程连续48 h为重度或严重污染,首要颗粒物为PM2.5,PM2.5平均浓度为438 μg·m-3,局地PM2.5浓度高达1487 μg·m-3。重污染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污染物呈双峰分布。在重污染过程中,高空环流平直,浅槽前暖平流占主导地位,地面为弱低压均压场控制。地面风速小,平均风速仅为1.5 m·s-1,风速≤ 1.5 m·s-1静小风频率为71%,风场辐合,有利于污染物积聚。在重污染发展的过程中,地面相对湿度(RH)增大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和污染加剧;在重污染减弱的过程中,PM2.5浓度减少至每阶段谷值时间比RH减小至谷值时间滞后4-5 h。在边界层内有逆温层顶高为200 m左右、逆温强度>2.0℃·(100 m)-1的贴地逆温层,层结稳定,垂直扩散条件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秸秆焚烧,其次来源于取暖燃煤。静稳气象条件下本地污染物积累叠加远距离较高浓度的秸秆焚烧污染物输送导致哈尔滨这次重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70.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49—2019年热带气旋数据,统计分析近71 a影响黑龙江省的热带气旋发生时间、频率、强度、移动路径等特征。结果表明:近71 a影响黑龙江的热带气旋共有77个,平均1.08个·a-1,其中有28 a没有热带气旋影响黑龙江;近10 a是黑龙江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活跃期,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频数与影响黑龙江的频数没有直接相关关系,出现El Ni1o或La Ni1a现象时对影响黑龙江的热带气旋起抑制作用;热带气旋影响黑龙江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8月出现频率最高,“七下八中下”是每年的活跃阶段;在强度上,影响黑龙江的超强台风居多,但近年趋于减少,更多低级别的热带气旋可维持较长生命史北上产生影响;牡丹江市为黑龙江最易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按移动路径可将影响黑龙江的热带气旋分为两类,分别为北上热带气旋和偏东路径热带气旋,其中北上热带气旋又可进一步分为七类,其中经朝鲜半岛东转向出现的频次最多,但对黑龙江影响相对较小;经朝鲜半岛北上和高纬东转向更容易给黑龙江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