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7篇
地球科学   6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出版用地图数据格式转换软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勇  史瑞芝  刘辉 《海洋测绘》2004,24(1):47-49
分析了目前地图出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基于MapGIS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实现多源数据到MapGIS的转换,利用MapGIS的出版功能进行地图出版,从而解决制图与出版的衔接以及多数据源出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2.
林周盆地位于冈底斯板块中部,对其进行盆地分析将为理解冈底斯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沉积学证据。本文以林周盆地中侏罗统却桑温泉组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却桑温泉组岩屑石英砂岩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169 Ma,存在620~540 Ma,1 220~1 055 Ma等年龄峰值,其中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是对特提斯洋壳俯冲引发的岩浆事件的响应。碎屑锆石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却桑温泉组物源主要来自冈底斯中部唐加-松多造山带,为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向南增生过程的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623.
通常样品的87 Sr/86 Sr和143 Nd/144 Nd同位素比值分析采用SRM987、JNdi-1作为标准物质,它们分别是纯的碳酸盐和氧化物,适用于监控质谱测试过程.中国现有的钐-钕地质和铷-锶年龄标准物质,分别为玄武岩和钾长石,它们与很多地质样品的基质存在差别.仅有这两种基质的标准物质不能有效地监控不同地质样品...  相似文献   
624.
为探究烟台近岸人工鱼礁区的底层渔业群落与自然岩礁区的差异,本研究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位于山东烟台近岸的养马岛自然岩礁区、牟平人工鱼礁区及毗邻泥沙区开展4个季度的渔业调查.调查共发现渔业生物15目37科53种,自然岩礁区与人工鱼礁区的平均物种数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高于泥沙区(Kruskal-Wallis ...  相似文献   
625.
以南非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10和2020年3期TM、OLI遥感影像提取6类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及土地利用开发强度模型,分析了南非海岸带2000—2020年土地开发利用的结构、程度以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南非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方式主要以草地萎缩和林地扩张为主,其次是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扩张,最后是耕地和水体萎缩(;2)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草地与林地相互转化、耕地与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土地变化的主要类型;(3)南非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呈现空间聚集状态,形成了以开普敦、伊丽莎白港、东伦敦和德班等为中心的高聚集地区。20年间,南非海岸带土地的开发利用强度整体变化不明显,但2010—2020年以来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6.
近年的探测研究表明,由引力和范德华粘附力聚合成碎石堆结构可能是小行星的一种重要形成方式。为探究这类小行星的演化机制,文章基于离散元软件MatDEM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单元的万有引力计算。建立直径为1.2 km“碎石堆”小行星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粘附强度和体积密度下,球形聚集体的旋转重塑和破坏过程。结果表明:球形聚集体受到其角速度初始增量的影响,以启动聚集体的重塑过程,导致其发生变形或者破坏;粘附强度越小,模型越容易被破坏,破坏前小行星会通过向扁圆状椭球体变形来保持自身构型的稳定性;对于粘附强度一定的小行星模型,体积密度的增大会有效增加其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延后小行星破坏行为发生的时间,且颗粒脱落的数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采用离散元分析可以较好地模拟小行星自旋演化过程。进一步与真实小行星数据相结合,有利于深入、全面地探索小行星自旋演化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627.
在上覆水体中,太阳光驱动下溶解性有机质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富里酸和针铁矿分别作为溶解性有机质和半导体矿物的代表,建立实验室光催化体系,系统探究了富里酸影响针铁矿光催化还原六价铬[Cr(Ⅵ)]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与光照-针铁矿体系相比,光照-针铁矿-富里酸体系对Cr(Ⅵ)的去除率由19.8%提高至68.7%,故富里酸显著提高了针铁矿光催化还原Cr(Ⅵ)的能力,增强机制主要归结于富里酸提高了针铁矿产生光生电子的能力。此外,被还原的部分Cr(Ⅲ)与针铁矿表面羟基结合形成稳定的CrO(OH),并固定在针铁矿表面。这一成果可为半导体矿物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8.
采用放射性碳方法测定年代的各种间接资料(古生物学的、氧同位素的、冰川学的等)研究了最近16000年全球气候事件,可看出冰后期(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复杂性。极为明显地划分出两个气候最适宜期:早期北部气候最适宜期(距今8900—8800年)和晚大西洋气候最适宜期(距今6200—5500年)。本文给出上述后一个气候最适宜期(距今6200—5500年)与现代两个时期之间的夏季气温和平均年总降水量差值图。  相似文献   
629.
海岛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海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型行政区,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实现我国北方海岛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长岛为例,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厘清了其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定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了长岛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即以“国家公园建设工程”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以“零碳海岛建设工程”“旅游海岛建设工程”和“牧场海岛建设工程”进行海岛开发和利用,以“智慧海岛建设工程”和“科技海岛建设工程”进行科技引领和支撑。六大工程陆海联动,共同推动长岛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北方典型海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及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3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0.25°×0.25°)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17-19日吉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冷涡减弱阶段,低空急流的移动和扰动、地面中尺度系统起到关键作用。根据东北冷涡强度的演变将此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7日11时至18日17时)冷涡缓慢减弱,强降水伴随相对密集的冰雹和雷暴大风出现在中西部地区,热力条件强于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8日17时至19日23时)冷涡减弱为高空槽,强降水伴随相对较弱的对流出现在中南部地区,水汽条件优于第一阶段。(2)SI指数、CAPE值、θse的高、低层差值等在第一阶段均出现了明显高于(或低于)第二阶段的峰值(或谷值),而第二阶段的湿层厚度远高于第一阶段,湿区范围也随之扩大。(3)两个阶段的主要触发条件均为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第一阶段辐合线和露点锋双重触发条件产生了直径较大的冰雹,密集降雹引发地面气温骤降和气压骤升,诱发阵风锋再次触发强对流;第二阶段地形抬升为降水的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