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地球科学   10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利用1965~2012年云南地区的181次地震序列资料,分别用4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主震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关系式分别为:b值截距法Mmax=-0.44+1.03Mb±0.4;最大后续余震法Mmax=-0.23+1.00Mm±0.4;主震震级估算最大余震法Mmax=-0.71+0.89M±0.4;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差法:主震震级在5.0~5.9级之间,Mmax=M-1.2,在6.0~7.9级之间,Mmax=M-1.0。用这4种方法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地震和2012年9月7日彝良5.6、5.7级地震序列中的最大强余震进行估算,结果符合较好。统计结果显示最大强余震发生在主震后前3天的比例高达60%,这一结果可为最大强余震的时间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第四代和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山西省域部分存在的差异,文章运用ArcGIS软件导入第四代和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各两图),分别配准、矢量化、叠加,以两幅图进行对比,形象直观地反应两代区划图的空间变化。同时,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加速度增大和降低地区的面积分别为加速度保持不变地区面积的0.26和0.02倍。且加速度面积增加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反应谱特征周期总提高面积为降低面积的7.56倍,反应谱特征周期总提高面积为保持不变面积的0.56倍;0.35s~0.40s和0.40s~0.45s增加的面积相当。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人工激发的瑞雷波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解决诸多浅层地质问题。将其应用于地震工程勘探中,可以获取工程场地的剪切波速,用来判断场地土类别、场地覆盖层厚度、建筑场地类别等。该方法具有省时省力、勘探费用低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孔隙结构对储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个区块的测井评价工作发现,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的品质和油气层的电阻率,是测井准确评价流体性质的关键。岩石物理资料表明不同区块内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因素不同,但效果是一致的,即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控制着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透能力。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影响了储层中导电流体的分布和含量,从而控制了储层的电阻率。储层出现低阻油气层的内因均为复杂的孔隙结构(骨架导电及工程原因除外)。测井储层评价在分析控制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地质因素及储层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储层采用不同的模型、参数和标准,可以有效的认识储层品质和识别不同类型储层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996.
付晓东  盛谦  张勇慧  冷先伦 《岩土力学》2016,37(4):1171-1178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大规模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耗时太长,其中线性方程组求解耗时可占总计算时间的70%以上,因此,高效的线性方程组解法是重要研究课题。首先,阐述了适用于DDA方法的基于块的行压缩法和基于试验-误差迭代格式的非0位置记录;然后,针对DDA的子矩阵技术,将块雅可比迭代法 (BJ)、预处理的块共轭梯度法 (PCG,包括Jacobi-PCG、SSOR-PCG) 引入DDA方法,重点研究了线性方程组求解过程中的关键运算;最后,通过两个洞室开挖算例,分析了各线性方程组求解算法在DDA中的计算效率。研究表明:与迭代法相比,直解法无法满足大规模工程计算需要;BJ迭代法与块超松弛迭代法(BSOR)的效率差别不大,但明显不如PCG迭代法。因此,建议采用PCG迭代法求解DDA线性方程组,特别是SSOR-PCG值得推广;如果开展并行计算研究,Jacobi-PCG是较好的选择,当刚度矩阵惯性优势明显时,BJ迭代法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97.
章统  刘卫群  查浩  费晓东 《岩土力学》2016,37(Z2):761-768
岩性体振动裂隙扩展是路基、桥梁、振动施工和防震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自制惯性加载装置联合振动实验台,对12组含边中穿透裂隙的板状相似岩样进行振动加载试验,观测裂隙扩展和贯通规律,并利用PFC颗粒流软件建立试验对应模型,进一步分析裂隙扩展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振动变形的相位差会促进裂隙的扩展行为;边裂隙的起裂方向与振动方向夹角较小,约在±10°以内,且与振向相同的边裂隙最容易扩展,与振向相同的边—中裂隙对最容易贯通;破坏频率与裂隙间距呈正相关性,并且随着裂隙倾角和振向夹角的增大,裂隙扩展越来越困难,垂直振向的裂隙最难扩展;振动裂隙扩展路径为裂尖最近路线,符合能量最小原理。  相似文献   
998.
李光  渠晓东  陈洁  黄玲  方广有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0):3917-3926
磁偶极子的航空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在飞行测量的过程中由于仪器偏置的存在,且仪器偏置会随着外部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收发线圈晃动的影响而呈现非线性变化,使得观测数据出现误差,因此需要对仪器偏置进行校正.而传统的在测线飞行前后将仪器抬至高空的"零场值"标定方法具有成本高、受测区环境影响大以及采用线性插值获取测线飞行过程中仪器偏置的精度低等缺点.本文根据仪器偏置与仪器姿态角变化无关的特性,通过测得仪器的姿态角信息,在满足重叠偶极子模型的条件下,实现对仪器偏置的高精度实时校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30m常规飞行高度下,该方法实时测得的仪器偏置精度接近于110m高空测得的精度;校正后仪器偏置的绝对误差与理论二次场的比值即相对误差小于5%,满足反演大地电导率的精度要求.该方法不仅减少了飞行的工作量,降低了飞行成本和飞行难度,而且可更加精确地获得测线飞行过程中仪器偏置的非线性变化值,提高航测数据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9.
2013年10月31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自治县发生了5级强震群活动(以下简称前郭震群),此次震群发生在NE向松原-肇东断裂和NW向查干泡-道字井断裂交汇处。由于震区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难以直接判断哪条断裂为主要的发震构造。为此,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前郭余震序列692个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3级以上强余震优势展布方向不明显,仅小震活动略呈NW向展布特征。由此,本文基于静态库仑应力触发理论,针对10月31日~11月23日的4次5级主震,分别以NW向和NE向作为发震面,计算了4次5级主震的叠加ΔCFS最优解,力图通过对ΔCFS最优解分布与重新定位后的余震活动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分析,讨论前郭震群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沿NW向震源节面在研究区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最优解分布在主震破裂面上显示为应力加载,NE向节面则显示为应力卸载,同时NW向的叠加ΔCFS最优解在震中区大部分位置达到经验触发阈值(0.01~0.10MPa),基本控制了全部的余震活动。由此,判断此次前郭强震群的主发震构造为NW向查干泡-道子井断裂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破裂时间法在云南小江断裂带强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云南区域台网记录的地震目录资料,采用破裂时间法模拟前兆地震序列能量加速释放过程,系统研究了能量加速释放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及强震位置搜索技术,详细推导了预测模型基本公式,对小江断裂带上发生的19次主震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强震前能量加速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主震前,与主震相差2.5个震级单位的前兆序列出现能量加速释放所占的比例为80%;由前兆序列模拟得到的预测时间和震级与实际值很接近,主震震级预测精度约为±0.5级,预测主震发生时间误差约为±0.5年;搜索半径和搜索时间与主震震级成线性正相关关系;采用主震位置搜索技术,对小江断裂带未来中期6~7级强震可能危险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