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地球科学   7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81.
利用区域波形数据使用CAP方法反演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胶东半岛近期发生的两次显著中等地震为例,讨论了使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时的误差估计,展示了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过程.2013年11月23日和2014年1月7日在山东莱州和乳山分别发生了M4.6和M4.3级中等地震,两次事件均造成了较大影响.我们基于CAP方法,使用自助抽样(bootstrap)技术多次重复反演过程,得到大样本量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使用粒子群算法和聚类分析技术给出了优化解,估计了震源机制解的误差范围,并利用震源机制解的P、T轴给出了震源球上的概率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82.
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类型主要为煤型气,而油型气的含量、分布较少,因此在研究四川盆地有利于油型气生成的陆相烃源岩特征及分布的基础上,从全盆的角度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构造条件分析了陆相油型气的分布、成因与来源情况。研究表明:①川西地区须一段、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发育腐泥型烃源岩,川中地区须一段发育薄层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②油型气在川西地区须二段少量分布,在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大量分布,须二、须六段少量分布,在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各段有一定量分布;③川西地区须二段油型气为二次裂解成因,来自川西地区须一段腐泥型烃源岩,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和须二、须六段油型气为干酪根裂解成因,中下侏罗统和须六段油型气来自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腐泥型烃源岩,须二段油型气来自川中地区须一段薄层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各段油型气为二次裂解成因,来自下伏海相地层。   相似文献   
83.
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对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前震和余震序列的频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Brune模型,对观测记录进行仪器响应、传播路径和场地响应的校正,使用遗传算法对于田地震序列103次ML≥3.0地震的震源谱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1前震序列的拐角频率相对偏低,扣除地震矩影响后,余震的拐角频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2距离震中最近的YUT台资料分析显示,于田地震几次前震活动的台站观测谱相对较为独立,与主震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高;3序列事件和主震的台站观测谱相关系数的变化反映了序列发展的动态破裂过程,相关系数较低的事件基本上偏离了主震破裂区而发生在分支断裂上;4前震的震源谱中存在异常的高频成份。  相似文献   
84.
邓亚虹  李丽  慕焕东  王鹏  李飞霞 《岩土力学》2015,36(7):1847-1855
汾渭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考虑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黄土的流变特性对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的影响,采用分级循环加卸载方式,对西安地区长安地裂缝(fc1)带Q3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三轴流变特性试验,得到了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的蠕变加、卸载曲线和应变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围压下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表现为低应力下为减速蠕变,高应力下为减速蠕变和等速蠕变的特征。并基于统一流变力学模型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西安地区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的三维蠕变本构模型,获得了相应的本构模型参数。该成果为研究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及其力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王鹏  刘静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0):3296-3307
大地震破裂大多由横向构造(如阶区、弯曲和分叉)所分割的多个段落组成.2008年5·12汶川地震破裂沿北东走向上穿过了多个横向构造部位,特别在震中北东45 km的位置,小鱼洞断层、北川断层和彭灌断层三者之间呈现复杂的断裂切割相交关系.复杂断层几何结构对破裂的扩展是有抑制还是促进的作用?在相交的断裂段之间是否存在最优的破裂顺序?本文以库仑应力分析为手段,探讨在汶川同震破裂初始30 s内,破裂在多分支断裂中选择扩展路径时的可能应力相互作用.库仑应力分析显示:如果北川断层先发生破裂,其滑动对小鱼洞断层和彭灌断层均产生强烈负应力的抑制作用,而彭灌断层的滑动却反而对小鱼洞断层和北川断层浅部有强烈正应力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准静态应力分析角度,彭灌断层先于北川断层发生破裂的可能性较大,这一破裂顺序与小鱼洞断层参与同震破裂过程的事实相符.此外,小鱼洞断层在链接北川和彭灌断层的同震位移中可能起到桥梁作用,但非静态应力的影响.横向构造在逆冲型地震破裂扩展过程中起到的牵引作用使得逆冲型地震破裂能够比走滑型地震跨越更宽的阶区.横向构造是逆冲断裂带内广泛发育的构成单元,因此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最大潜在震级测算中应该考虑其作用.  相似文献   
86.
87.
鲁东地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鹏  郑建常 《地震》2014,34(4):70-77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山东东部地区2008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在去除地震序列的余震之后,采用Brune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了225 次Mr≥2. 0地震的视应力,讨论了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分析研究了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视应力的时空变化来研究该区应力状态的特征。结果表明:鲁东地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范围在0.06~3.91 MPa,平均应力水平在0.31 MPa,可作为该区的背景应力水平;视应力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随震级的增加而升高,利用稳态回归拟合初步得到适合于该区的定量统计关系;计算的视应力值减去由震级得到的理论视应力,去除震级的相关性干扰,得到差视应力,能更真实的反应该地区的应力变化特征;视应力的时间变化显示鲁东地区目前正处于应力的积累增强阶段,可能与近期鲁东地区震群频发有关;空间分布显示目前高视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安丘段附近和烟台附近地区,对于山东地区年度危险区的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8.
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Zaliapin等发展的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对方法进行检验,然后对胶东半岛和沂沭带的区域小震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沂沭带的小震活动近似满足泊松随机过程,主要是背景地震活动;而胶东半岛地区小震则存在明显的成丛活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1976年唐山MS7.8地震序列,通过序列发展不同时段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山地震序列中受此前发生的主震和较大余震影响作用的事件越来越少,序列的丛集性明显减弱,更多的小震或许可视为反映区域应力状态的背景地震。  相似文献   
89.
均匀介质中MRS方法三维模型的核磁共振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S方法三维含水体的核磁共振正演计算涉及两个难点:①激发场表达式的快速计算,该表达式为包含双重Bessel函数乘积的积分式,将该表达式分为两个积分区间,第一积分区间应用贝塞尔函数的汉克尔函数表述式及其大宗量渐近特性,将其转化为Fourier正(余)弦变换,采用快速计算方法实现数值计算;另一积分区间的计算直接应用一般的数值积分算法即能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②三维含水体的空间离散化,提供柱坐标和直角坐标中的两种离散方法,可对任意形状的三维含水体进行构建。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正演程序,并进行几种常见的三维含水体的MRS正演,对其初始振幅曲线进行规律总结。结果表明,三维含水体的MRS振幅响应与层状含水层振幅响应类似,使用收发共圈的工作模式将难以辨别地下含水体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0.
缙云县国土资源局结合当前时势,结合工作实际,从新视角、新定位、新起点对下年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展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一是承前启后。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继承今年的工作目标,将未竞项目持续推进。二是科学研判。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针,正确判断形势走向,对提出的新要求,早计划,早准备,早入轨。三是准确定位。以市国土资源局的目标任务为基点,结合实际,适度增加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