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京地形和热岛效应对一次β中尺度暴雨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庆梅  杨波  王国荣  何娜 《气象》2012,38(2):174-181
针对2010年7月9日北京地区一次典型的β中尺度暴雨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雷达数据以及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提供的精细化分析资料,研究了本次过程中地形、热岛效应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暴雨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降水过程中有地形雨带的生成;降水前城区热岛效应明显,由此造成的风场垂直切变和边界层辐合为β中尺度系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和加强条件,边界层辐合线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降水在西部山前城区发生后低层偏东风与降水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正反馈,是β中尺度暴雨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2.
柯坪断隆的铀矿化主要产于北塔里木带中,共涉及5个矿化层位.研究结果认为,下古生界铀矿化属同生沉积叠加后生富集型,为后期热液流体提供了铀源,上古生界铀矿化可能与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33.
34.
贾朋群:本刊2020年6期刊载了期刊主编许小峰关于雷达探测的文章,阐述了从美国最早的雷达在气象领域用于风雨探测开始,雷达探测在推进大气科学学科发展和气象预报业务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中对几次技术进步带来的探测能力拐点,令人印象深刻。本刊2019年增刊介绍的美国气象学会百年文集中,多个章节也提及雷达资料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专家先简要概述一下我国研发机构和企业在上述领域最新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5.
准噶尔盆地自1955年开始进行铀矿地质勘查及评价工作,60年来共完成钻探工作量超过26×10~4 m,已经发现铀矿床1处,矿点10余处。近年来,在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面虽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由于对这些成果缺乏系统的梳理并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该区的找矿工作还难于深入推进。笔者试图通过对前人在该盆地的铀矿地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在明确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基础上,从中发现可能被疏忽的主要地质问题,并提出今后的找矿方向,为该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取得新突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6.
阵列天气雷达是分布式、高度协同的相控阵天气雷达。阵列天气雷达至少包括3个相控阵收发子阵(简称收发子阵),通过增加收发子阵而扩大探测区域。每3个相邻的收发子阵一组协同扫描,保证3个相邻收发子阵在同一个空间点的数据时差小于2 s,从而保证径向速度合成正确的流场。采用相控阵多波束扫描技术,4个发射波束和64个接收波束覆盖0°~90°仰角,机械扫描覆盖360°方位,整个体扫时间为12 s,为多普勒天气雷达整个体扫时间的1/30。阵列天气雷达通过金属球进行了强度、波束宽度、方位、仰角的定标。阵列天气雷达在长沙机场布设试验,成功获取了精细的风场和回波强度数据,可为更精细、更完整揭示小尺度天气系统变化规律提供新工具。  相似文献   
37.
38.
塔里木盆地北缘处于强断褶带,缺乏稳定平缓的斜坡带。以中侏罗统、上新统为主的砂岩型铀成矿目的层在断陷区、褶皱区发育不同的层间氧化带样式,形成的铀矿有所不同。已经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分为陡倾型和反转型。陡倾型层间氧化带定位于山间残留断陷盆地和山前断裂附近,多数地段氧化带已经剥蚀殆尽,局部有残留。反转型层间氧化带受盆内复背斜(或隆起)的抬升隆起影响使得层间氧化带发生反转掀斜,部分过渡带及铀异常体—矿体被剥蚀出地表。主要的铀矿体呈倒卷状,部分呈透镜状。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铀成矿有利地段为断陷区、盆缘第一级褶皱露头区和隐伏的褶皱带。   相似文献   
39.
通信系统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通信系统功能抗震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40.
库车坳陷周缘的铀矿化非常活跃,蕴藏于上新统库车组下段的砂岩型铀矿的控矿要素、成矿机理、成矿规律,特别是远景选区是近年来铀矿地质学家关注的重点.笔者充分依据区域地质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查钻孔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试图在构造-沉积-地形地貌的盆山耦合机制中,遵循砂岩型铀矿的普遍成矿机理、按照由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剖析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关键控矿要素、时空配置关系,从铀成矿系统分析的角度揭示库车组关键控矿要素的协同控矿机理,以期为铀矿勘查提供战略服务.主要认识有: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的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既控制了库车组含铀岩系的充填演化过程,也制约了库车组下段铀成矿的基本格局和成矿作用过程,盆山耦合机制是驱动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原始驱动力.南天山造山带岩浆岩分布规模虽然有限,但在托木尔峰一带存在富铀花岗岩.充分发育的地表水流域系统,一方面能够携带造山带的碎屑物堆积于库车坳陷,从而分阶段形成系列的大型物源-沉积朵体,造就了潜在的含铀岩系和优质的铀储层.另一方面,穿越造山带富铀花岗岩的流域系统,不仅通过物理搬运为铀储层提供了原始微量铀的积累,而且通过衍生的地下含矿流体系统促进了区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