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科学   55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广东沿海地区近50年登陆台风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根据1949~1998年广东沿海地区登陆台风灾害资料,并对这50年登陆台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对台风灾害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导致台风灾害的因素,对台风所造成的主要灾害进行归类并进行灾情统计,探讨了广东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特点以及主要台风灾害与台风路径的关系,提出了台风灾害的宏观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2.
澳门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澳门近百年的地表气温和降水等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小波变换计算。结果表明,年/季节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等气候变量的变化普遍存在2~5年周期的显著振荡,同时,振荡在时间域上有明显的局部性。年平均气温的周期约为60年的振荡与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密切相关,两者的位相相当一致。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和冬季分别有周期约为30年和60年的振荡,它们分别与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和AMO的变化显著相关。前汛期降雨量和年蒸发量也有周期为几十年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33.
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来暖季(5~10月)南海热带天气系统及中尺度对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聚焦暖季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概述性回顾了与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相关的热带大气环流和夏季风的基本特征,影响南海中尺度对流发生、发展的重要天气系统,并着重归纳了南海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规律、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及未来南...  相似文献   
34.
利用1980年1月~1983年12月已滤波的OLR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1980~1981年(正常年)和1982~1983年(异常年)低纬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低频振荡的空间分布及遥相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年与异常年,这些地区低频振荡的强度、空间型及时间系数的变化有较大的差异.此外,还发现正常年这些地区存在3种低频遥相关,即赤道西太平洋型,北热带西太平洋型和赤道印度洋型;异常年则仅存在2种低频遥相关,即赤道西太平洋型和南热带西太平洋型.由于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东西向偶极型低频振荡中心的位置和强度都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5.
初夏南海海温对华南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P-σ五层原始方程模式以气候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就6月份南海海温对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南海的海表温度增暖,华南地区低层有水汽辐合,并有较强的上升运动配置,使该地区降水增加.同时东亚季风环流也随之加强,整个东亚高、低层都呈现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增加的环流形势.在低层,由于南海海温增暖,使越过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和11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都得到加强,从而增加了向南海及华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在高层,南亚高压呈“东部型”,在我国大陆上空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6.
厄尔尼诺事件与广州降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1910—199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与广州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强厄尔尼诺当年,广州雨水偏多;在弱厄尔尼诺当年,广州雨水偏少并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37.
8014号热带气旋发生发展过程的能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动能和总位能收支方程,对8014号强热带风暴过程进行了能量学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地转作用是该热带气旋中辐散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转换的主要物理机制;非绝热加热是热带气旋发展的主要能源,其对总位能的制造大部分用于次网格耗散和侧边界输出,只有一小部分被转化为辐散风动能;两个转换函数C(P,Kx)和C(Kx,K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热带气旋与周围环境场有明显的能量交换,在高层有总位能和旋转风动能输出,在低层有辐散风动能输入;在总动能收支中,辐散风作功是主要的功能产生项,旋转风作功主要是消耗动能。  相似文献   
38.
登陆台风变性过程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谭锐志  梁必骐 《大气科学》1990,14(4):422-431
本文对一个登陆台风(Freda)的衰减阶段和变性阶段进行了涡度及角动量收支的诊断分析,主要结果表明:相对涡度和相对角动量都是反映低压变化的重要指标。衰减阶段,次网格尺度效应及摩擦作用是台风衰减的主要因子,变性阶段,次网格尺度效应对于涡度和角动量在系统内部的重新分布起了重要作用;涡度的侧边界输送和散度制造对于整个过程都是重要的。台风低压是一个角动量汇区,系统角动量主要来源于侧边界平均输送,横向质量环流对于角动量过程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9.
暴雨中尺度环境场特征及积云对流的反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必骐  李勇 《热带气象》1991,7(1):16-25
  相似文献   
40.
OLR资源所揭示的热带地区低频振荡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之平  梁必骐 《热带气象》1992,8(2):142-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