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地球科学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胡清清  杨晓霞 《地质论评》2024,70(1):277-286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②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③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④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42.
喀斯特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灯光照明是开展洞穴旅游的必备条件,是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万方数据、CNKI、Springer Link、Elsevier SDOL、EBSCO、Google Scholar、Google、超星学术发现系统等8个国内外数据库和搜索工具进行检索,结合纸质文献,最后获得有关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研究文献56篇(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洞穴灯光照明的起源与发展、洞穴照明光源的类型及选择、洞穴照明灯具的选择与安装、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设计、洞穴灯光的操控系统、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安全控制、洞穴灯光照明等7个方面。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较长、研究方法多样,但研究成果数量有限,研究的视角较为微观,研究成果的普适性较弱。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研究的系统性、多学科的融合性、研究的针对性、洞穴灯光照明系统技术标准的制订、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洞穴照明中的应用、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经济性、洞穴照明光源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43.
根据格尔木台观测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氡观测存在的主要干扰因素和年动态变化特征等方面因素,对格尔木地震台水井的水氡观测出现的趋势、突变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水氡趋势变化与气温有关、水氡突降与流量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存在与格尔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的信息,反映了岩石应力—应变、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4.
女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整个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把握女大学生旅游行为是开发女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提与基础。根据对重庆市在校女大学生的出游意愿、旅游决策行为和旅游消费行为的分析,提出了女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具有如下特点:(1)出游动机以休闲动机或精神动机为主,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偏好自然风景区和民族风情区。(3)多是在假期出游并采取结伴出游的方式。(4)注重通过人际交往和书刊杂志获取旅游信息,并与人商量决定。(5)旅游花费主要来自家庭,但呈现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45.
结合青藏高原的块体构造和中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对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区域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分区域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应力场状态,证实了巴颜喀拉地块"东逸"的理论力学背景。根据块体构造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对不同区域的地震性质及应力状态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和推断,并对汶川8.0级地震的构造影响进行阐述,表明在一些块体的边界区域,虽然位移速率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较大地震。  相似文献   
46.
国外洞穴医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溪  杨晓霞  向旭  石定芳 《中国岩溶》2014,33(3):379-385
洞穴医疗是将洞穴作为特殊医疗活动场所的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是人类利用洞穴资源的新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Speleotherapy”、“Cave Therapy”、“Cave Treatment”、“Halotherapy”作为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1978-2013年国外与洞穴医疗相关的有效研究文献32篇。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洞穴的发展历程、洞穴的医疗功能、洞穴医疗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应用、医疗洞穴中氡的监测与防护、洞穴医疗旅游等领域;但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数量有限、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研究成果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等不足。今后在洞穴医疗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成果价值的普适性、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特别应加强对洞穴医疗的机理、洞穴医疗实施的环境标准、洞穴医疗的旅游开发、洞穴中气溶胶盐疗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山东省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山东省2007—2010年常规观测资料、山东省区域和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观测资料,研究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时间和地理分布特征,分析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时间、落区和强度,并对1小时降水量≥100mm的短时特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0年山东省短时强降水天气一般出现在5—10月,7—8月较多;1小时降水量≥100mm的短时特强降水都发生在7—8月;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时段以午后至傍晚居多,夜间次之,上午最少;当500hPa位于西风槽前和副高边缘,700hPa和850hPa位于西风槽前或存在切变线,地面有冷锋影响时,有可能发生1小时降水量≥100mm的短时特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48.
山东省春季大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个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场和6h预报场资料对山东省春季一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春季暴雨主要是受850hPa低涡和地面气旋影响产生的,低涡中心和气旋中心北部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低空西南风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暴雨区低层有较大的正螺旋度和非地转Q^*矢量辐合,说明暴雨区有中尺度和大尺度上升运动相叠加。与夏季暴雨的不同在于副热带系统较弱而西风带系统起主导作用,暴雨前后冷暖空气活动剧烈。  相似文献   
49.
山东半岛致灾大暴雨成因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年7月27日山东半岛东部致灾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暴雨是由4个中β尺度的对流云团影响产生的.在华南沿海登陆的0605号热带低压"格美"的倒槽、高空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在热带低压的东部和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形成偏南风低空急流,建立起通向暴雨区的水汽通道.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使得中低层大气高温高湿和对流性不稳定.在低空南风急流的左前方,辐合、正涡度和上升运动发展,正k螺旋度增强;高空槽前西南风急流的右后侧,辐散和负涡度发展,负k螺旋度猛烈发展,对低层产生抽吸作用,加强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造成强降水.  相似文献   
50.
山东省三次暖切变线极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晓霞  吴炜  姜鹏  徐娟  胡顺起  刁秀广  高留喜  王文青  华雯丽 《气象》2013,39(12):1550-1560
应用加密观测、常规观测、卫星云图和雷达探测的资料及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山东省三次极强降水天气进行了诊断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暖式切变线和500 hPa西风槽是三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强降水前低层大气高温、高湿、对流不稳定,有较高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暖式切变线辐合和暖湿平流产生的上升运动与地面辐合线附近产生的上升运动相叠加,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造成强降水。较强的风垂直切变使得对流有组织地发展。强降水期间,中高层弱的干冷空气侵入,使得对流不稳定加强,中高层具有高位涡的干冷空气入侵诱发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 辐合上升运动加强。低层暖湿气流螺旋式辐合上升与中高层入侵的干冷空气相遇,水汽凝结率增大,降水强度增强。中高层干冷空气侵入的时段与极强降水的时段相对应。有利的地形对局地短时极强降水有重要作用。低层暖式切变线和500 hPa低槽的位置、强弱不同,中高层冷空气的强度和入侵路径不同,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内部结构和移动方向不同,造成强降水的地理位置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