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科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贵州省威宁地区雹暴过程中雹胚粒子的演变特征,本文在对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经过退折叠、滤波、自适应衰减订正后,运用Barnes插值方法对偏振参量进行插值,并结合模糊逻辑算法进行水成物粒子识别,然后对威宁县的两次典型雹暴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两次过程中高密度霰的来源均为冰晶聚合物和冻滴,低密度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闪电监测网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4月5日发生在贵州中部一次多单体冰雹天气过程雷达回波演变与闪电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高空槽和低空切变线配合的有利天气背景下,对流单体相继在贵州西部生成并向东移动发展,造成下游大范围冰雹灾害。(2)冰雹云单体移动发展过程中表现不同的增长特性,偏北路径冰雹云单体属于"跃增型"增长,偏南路径冰雹云单体属于"递增型"增长。"递增型"雹云单体具有较长的孕育时间,其产生的冰雹直径及密度高于"跃增型"冰雹云单体。(3)地闪频次5 min变化在降雹之前出现"跃增"现象并伴随地闪峰值,地闪频次峰值时间提前于降雹时间平均为7.3 min。"跃增型"冰雹云单体与"递增型"冰雹云单体平均正闪比和负闪比相当,但"跃增型"冰雹云单体云闪比率(Z)远高于"递增型"单体,在闪电发生空间分布上没有差异性,均沿脉冲单体移动方向呈带状分布。(4)闪电发生空间分布与雹云回波移动位置基本一致,闪电逐时分布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方向,对冰雹云移动发展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防漏堵漏是贵州煤层气井优快钻井和节约成本的关键措施。针对贵州岩溶地层漏失和中部地层恶性漏失问题,结合煤层气钻井现场防漏堵漏实践及经验,首先,在井位布置时避开漏失;其次,采用潜孔锤空气钻进和表层套管暂封溶洞技术有效解决表层漏失问题。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地层承压堵漏方法有效解决了中部恶性漏失问题。该防漏堵漏技术提高了钻进效率,实现优快钻井的目的,为贵州煤层气井上中部地层防漏堵漏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环萜烷系列(tricyclicterpanes)普遍存在于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抽提物及其原油中。基于不同沉积环境的104件烃源岩和113件原油样品中C_(19)~C_(23)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关于C_(19)~C_(23)三环萜烷相对百分含量(C_(19+20)TT、C_(21)TT、C_(23)TT)的沉积环境判识图版,利用该图版可以很好地区分海相/咸水湖相、淡水湖相、河流/三角洲以及沼泽相等四种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和原油。进一步研究表明,C_(19)~C_(23)三环萜烷相对含量分布受热成熟度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较小,可作为有效的油-油对比、油-源对比及有机质沉积环境的判识指标。  相似文献   
15.
??????????·??Ч????????????????????GNSS???????????TEQC?????7??????????????????????????????????????????1???????????????????GNSS?????????????????????·??Ч??????????????????2????????????????????????????GNSS??????????????????????γ??????GNSS??????????С??3?????????????????Ч????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吉林省白城市气象站为例,利用特种观测温度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露天环境温度和百叶箱内气温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者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等要素在季节、日变化比较中有较大差异。从而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从天气预报中听到的气温和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感受的温度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杨哲  王宁  段有 《吉林气象》2009,(3):11-15
本文利用2002—2008年近7年吉林省50个气象站的春季沙尘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沙尘天气的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区域沙尘天气、区域浮尘天气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局地沙尘天气呈现波动起伏状态;空间分布上,区域沙尘天气西北多东南少,区域浮尘天气西南多东北少。影响吉林省产生区域沙尘天气的沙源地、移动路径与区域浮尘天气基本相同,但相同的路径产生的影响却不同。3月区域沙尘天气的出现日数与当月平均降水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与当月平均气温关系不明显。春季沙尘日数与上半年冬季(12、1、2月)平均气温有很大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堵漏是煤层气井优快钻井和节约成本的关键技术。针对六盘水牛场区块纵横分布较广的含水裂隙性漏失带的漏失问题,结合现场堵漏实践,开展了恶性漏失地层堵漏失效分析及堵漏方法研究,形成了成套的投入式复合堵漏塞+水泥浆综合堵漏法,成功解决了牛场区块中部恶性漏失地层堵漏问题,研究成果为贵州煤层气井钻井堵漏提供了新途径,具有显著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雨  周筠珺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气象科技》2023,51(1):104-114
为了研究孤立单体内“Z_(DR)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演变特征,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8日的一次孤立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孤立单体发展阶段,“Z_(DR)柱”跃增,跃增后0℃层以上过冷水数量与高密度霰数量骤增,变化率分别为26.7库/min与11.8库/min。成熟阶段,“Z_(DR)柱”深度延展至接近-20℃层,单体内微物理反应加剧,冰雹数量骤增,生成速率为105.8库/min。“Z_(DR)柱”转化面积为210库的“Z_(DR)洞”(差分反射率因子洞)(Z_(DR)<1),可以指示地面降雹位置。(2)降雹发生在“Z_(DR)柱”崩塌后,固体降水物的拖拽作用使得“Z_(DR)柱”高度降至-10℃层以下。小雹下落至0℃层以下时融化,表层形成水膜,导致降雹时近地面出现Z_(DR)大值区。(3)孤立单体内微物理过程与热动力过程相互作用,促进了“Z_(DR)柱”的生成发展。本文针对一次孤立单体雹暴过程不同阶段“Z_(DR)柱”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对应的雹暴模型,对当地冰雹的预警及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一起移动通信基站防雷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根据近年宁波联通移动通信基站雷击灾害情况、工程实践和维护经验,提出相应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