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科学   2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8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气候灾害偏轻。全国平均气温为10.09℃,较常年偏高0.54℃,春、夏季气温创历史新高,秋、冬季气温接近常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3.8 mm,较常年偏多7.0%。全国降水夏、秋季偏多,冬季偏少,春季接近常年同期。华南前汛期开始晚,结束早,雨量少;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接近常年,雨量多;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少;华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早,雨量多;华西秋雨开始和结束均晚,雨量少;东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接近常年,雨量少。2018年,生成和登陆台风多、登陆位置偏北、灾损严重。低温冷冻害及雪灾频发,损失偏重。其他气象灾害,如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沙尘暴影响均偏轻。  相似文献   
22.
201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劭  李多  刘绿柳  王遵娅  尹宜舟 《气象》2017,43(4):477-485
2016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化时代之前水平偏高1.1℃,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海冰全年处于较低水平,格陵兰冰盖和南极海冰的消融程度明显增强;海洋温度升高致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环境变化。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受大气环流异常影响,全球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年初多地旱情持续发展,造成粮食和水资源危机;年内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寒流暴雪和热带气旋等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人口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201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中国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及美国高温热浪天气两个典型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致使西南低空急流作为水汽通道将低纬暖湿气流向长江流域输送,配合同期亚洲东北部的高空槽引导高纬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频发、汛情严重;北美副热带高压在美国境内一段时期内的稳定停滞以及低纬水汽输送条件偏差,是7月美国中东部地区高温热浪天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2015年春季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邵勰  柳艳菊  李多  王艳姣 《气象》2015,41(10):1292-1297
2015年春季,全国气温普遍偏高,季节平均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季内,我国华南地区降水阶段性变化显著。前期(3—4月),华南地区降水偏少,华南前汛期入汛偏晚,入汛以后(5月5—31日),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偏多。分析表明,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偏西,不利于副高南部的暖湿气流向华南地区输送,导致华南地区前汛期入汛偏晚。入汛之后,一方面,随着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发展,经印度洋到达中国地区的水汽通道建立,由于副高偏西偏强,占据南海地区,导致水汽输送偏北;另一方面,与前期相比,春季后期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利于南海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的发展以及西南水汽输送的加强,此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入汛之后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