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科学   5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古田人工降雨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光平  朱鼎华  王祖炉 《气象》1997,23(12):34-38
在古田水库人工降雨试验研究基础上,根据水库蓄水和发电的需求,开展了6年应用研究。统计分析表明,作业后平均增雨1.52mm/3h,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2.
23.
非随机化人工降雨试验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分析各种非随机化人工降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案——区域控制模拟试验。统计数值模拟分析及采用本方案对古田人工降雨试验再评价、对河南、江西、山东等省飞机、高炮人工降雨作业效果评价均表明,本方案比其它随机试验方案能较客观、准确评价作业效果。文中还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案探讨区域雨量相关、作业效果对区域控制模拟方案统计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1975—1984年古田水库流域人工降雨试验及1985年水库抗旱蓄水作业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物理检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雨季(4—6月)期间,采用一定的催化技术能增加自然降雨量,对水库蓄水发电、抗旱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5.
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由于对流云尺度小、生消快,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对其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价是十分困难的事.本文利用2003年在"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试验"试验区获取的对流云人工增雨监测资料,采用成对对流云试验方案,开展对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催化云催化前后雷达特征量和地面雨量变化分析,以及催化云与非催化云自身对比分析和双比分析,初步得出:人工催化后10~20 min增雨效果不明显,人工催化30 min后才能产生明显的增雨效果,其效果在100%以上.  相似文献   
26.
抗旱型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蒋年冲  吴林林  曾光平 《气象》2006,32(8):54-58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正效果;相对增雨在120%~140%。  相似文献   
27.
28.
随着工农业生产及防灾抗灾迫切需要,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作为一种科研与应用相结合的抗灾手段被广泛使用,并取得明显效果,深受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柘林水库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流域面积14700平方公里.为解决库区缺水发电问题,1979—1982年连续进行了飞机人工增雨,飞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古田水库地区人工降雨试验雨水中A_g~ 含量分布的分析,探讨催化对雨水中A_g~ 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雨水中A_g~ 含量增加与催化有密切关系,而且A_g~ 含量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增雨中心,区域雨量中心轴线相吻合。 雨水中A_g~ 含量增加机制探讨表明:除雨水冲刷外,还可能是A_gI粒子参与降水过程后与降水粒子同时下落所致。这些分析为人工降雨效果评价供某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