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科学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浮游植物吸收和比吸收系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太湖和博斯腾湖8月份、天目湖6 8月份的采样数据,开展不同营养状态下浮游植物吸收和比吸收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利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太湖8月42个采样点中20个点为重度富营养,标记为太湖TⅠ,22个点为中度富营养,标记为太湖TⅡ,天目湖夏季、博斯腾湖8月的富营养水平分别为轻度富营养和中营养.440 nm处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440)按照营养水平从高到低由重度富营养到中营养分别为1.02±0.51、0.69±0.40、0.78±0.24和0.20±0.04 m-1,相应地675 nm处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675)分别为0.59±0.32、0.38±0.23、0.41±0.13和0.08±0.02 m-1.统计检验显示,重、中度富营养的太湖以及轻度富营养的天目湖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显著高于中营养的博斯腾湖.440 nm处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aph*(440)分别为0.013±0.006、0.012±0.004、0.038±0.008和0.051±0.013 m2/mg Chl.a.统计检验显示,重度、中度富营养的太湖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显著小于轻度富营养的天目湖,而天目湖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又显著小于中营养的博斯腾湖.另由400~700 nm浮游植物的光谱曲线可以明显看出不同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变化情况,表现为:重度富营养太湖TⅠ>轻度富营养的天目湖>中度富营养的太湖TⅡ>中营养的博斯腾湖.太湖和天目湖属于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明显高于中营养的博斯腾湖,这充分反映了随营养程度增加,浮游植物吸收逐渐增加.天目湖浮游植物略高于太湖TⅡ是因为太湖非藻类悬浮颗粒物含量高,所以吸收系数偏小.比吸收系数的变化情况与吸收系数的变化情况恰好相反,随着营养程度的增加依次递减.随营养程度增加浮游植物吸收逐渐增加是由于水体营养盐增加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浮游植物生物量逐渐增加所致,而比吸收系数逐渐降低则由于色素包裹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52.
高邮湖、南四湖和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其水质状况对保障调水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分析了3个湖泊在不同水文情景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荧光光谱特征以及荧光组分与主要水质参数的相关性,以探究3个湖泊CDOM来源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CDOM三维荧光图谱,得到陆源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C2和类酪氨酸C3不同水文情景对高邮湖CDOM来源与结构组成影响较明显,丰水期其类腐殖质荧光强度显著大于枯水期(t-test,P0.01),并且与a(254)呈正相关(R~2=0.85,P0.01),表明类腐殖质是CDOM主要部分,该荧光组分贡献率可达50%[F_(max)C1/(F_(max)C1+F_(max)C2+F_(max)C3)×100%],高邮湖受到入湖河流来水的影响较大,丰水期入湖口附近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水域东平湖和南四湖CDOM来源组成特征相似,丰水期东平湖和南四湖组分C2和C3显著低于枯水期(t-test,P0.01),两湖泊枯水期工农业等人为污染源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高邮湖中类腐殖质荧光特征在一定程度是能反演DOC浓度,并且类腐殖质的输入会增加湖泊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浓度而东平湖和南四湖CDOM荧光特征与主要水质参数的相关性较差,这与高邮湖水体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3.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湖泊理化环境和生态系统演化,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灾变,其中风速下降可能促使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的暴发和水面漂浮集聚。以往由于较低的观测频次,往往很难精细量化风对蓝藻水华的影响。利用陆基高光谱近感观测技术,基于分钟小时尺度开展周年高频观测,通过对6—10月蓝藻生长期太湖表层水体叶绿素a浓度统计分析,量化蓝藻水华高频动态变化特征,确定蓝藻水华漂浮集聚的风速阈值。研究发现,随着风速的下降,水体表层叶绿素a浓度随之增加,蓝藻水华出现概率也随之增加。概率分析显示,当近地面风速小于2.5 m/s时,湖泊表层比较容易形成明显肉眼可见的蓝藻水华,藻华发生概率为55.1%。长时间持续的低风速容易诱发蓝藻水华形成和漂浮集聚,强风浪事件后低风速出现1~2天叶绿素a往往就能恢复以往较高水平,这为管理者有效防控蓝藻水华提供了新视角。长期气象观测显示,气候变化影响下太湖地区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增加了蓝藻竞争优势和发生概率,有助于其在表面漂浮集聚。在未来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如果风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在营养盐条件不变情况下湖泊表层蓝藻水华发生概率可能还会上升,增加蓝藻水华防控...  相似文献   
54.
太湖冬季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荧光特性及遥感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2006年和2007年1月两次太湖采样,对50个点位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光谱吸收、荧光、溶解性有机碳(DOE)浓度及遥感反射率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冬季太湖CDOM的吸收荧光特性及空间分布,建立CDOM吸收系数的遥感反演算法.结果表明,太湖冬季CDOM在355nm处吸收系数a(355)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1...  相似文献   
55.
湖泊中有色可溶性物质对近紫外及蓝光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研究巢湖(藻型湖泊)和龙感湖(草型湖泊)的有色可溶性物质(CDOC)对近紫外及蓝光衰减的影响时发现:巢湖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比龙感湖大。2个湖泊中来源不同的可溶性有机碳对光的吸收极其相似,只是在量上有差异。在巢湖水体中,光的衰减曲线在355—400nm之间有一个峰,且Kd值较大,而在龙感湖水体中,光的衰减曲线在500nm以下时随着波长的递减而增加。从CDOC对Kd的贡献来看,它们之间最大的相关是在355nm左右,这是悬浮质、叶绿素以及CDOC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水体氮、磷营养盐水平对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海  陈洁  朱广伟  秦伯强  张运林 《湖泊科学》2019,31(5):1239-1247
以江苏省南京市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清溪、护城河、玄武湖、月牙湖、琵琶湖和前湖为研究对象,调查各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和优势种,并结合藻类生长潜力试验,探究不同氮、磷营养水平的自然水体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与竞争的影响.野外调查发现不同营养水平水体浮游植物优势种不同,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以绿藻、蓝藻、硅藻和隐藻分别占优势.单一藻种培养时,铜绿微囊藻在清溪、护城河和玄武湖水体中生长均较好,而斜生栅藻仅在高氮、磷浓度的清溪和护城河水体中有较大生长量,说明斜生栅藻对氮、磷的需求高于铜绿微囊藻;两种藻共培养时,清溪水体中斜生栅藻占优势,护城河和玄武湖水体中铜绿微囊藻占优势,但其他水体中两种藻均不能生长,说明氮、磷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蓝藻形成优势.对低营养水平的玄武湖、琵琶湖、月牙湖和前湖水体进行氮、磷加富后,两种藻均能较好地生长,且各组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藻类在这些水体中生长受到氮、磷的限制,氮、磷浓度升高会增加水华发生的风险.本研究将野外调查和藻类生长潜力实验相结合,深入探究了蓝藻优势形成与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关系,揭示了蓝藻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水体氮、磷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易产生蓝藻优势.  相似文献   
57.
探空站目前使用的业务系统软件具有"自动修改温压湿曲线"和数据异常的自动纠偏功能(自动纠正),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单纯依赖自动纠正功能来处理异常数据,会造成探测数据失真或不准确。为避免业务软件自动纠正功能的缺陷,确保取准、取全第一手探空资料,有必要对异常数据进行人工干预。通过东源探空站遇到的几个事例来说明人工干预的必要性和人工干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供探空台站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8.
选择我国蓝藻水华的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进行人工模拟UV-B辐射连续24h照射实验,测定铜绿微囊藻生物量、生理及超微结构指标,探讨湖泊特别是高原湖泊藻类生长对UV-B辐射增强的胁迫响应.结果表明,当辐射时间达到1h时,铜绿微囊藻便开始陆续死亡,但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叶绿素a浓度保持稳定;当辐射时间少于4h时,细胞内超氧化物...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35厘米望远镜的简况,给出了望远镜光学技术指标和跟踪精度的测定值,确定望远镜90%的光能集中在2″.13范围内,目视极限星等为13~m.2。  相似文献   
60.
基于反射率的太湖典型湖区溶解性有机碳的反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4月基于野外水下辐照度的测定及实验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分析,通过研究典型湖区水体中DOC浓度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选择DOC浓度反演的最佳波段,建立了DOC浓度的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DOC浓度在6.60~17.17 mg/L(均值为9.99 mg/L,方差为2.48 mg/L)之间;反射率的峰值出现在560~590 nm;红光波段与绿光波段反射率的对数值能较好的估计DOC浓度,其中又以lg(R670/R530)与lg(DOC)相关程度最高,决定系数为0.82;DOC浓度反演的经验模型为:lg(DOC)=0.654(±0.012)lg\[R(670)/R(530)\]+1.007(±0.086)。对模型进行检验,最小误差为6.7%、最大误差为20.3%,平均误差为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