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科学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NCEP/NCAR资料以及气象卫星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探测资料对2010年3种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频繁地闪对应着TBB≤-52 ℃,但其低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和地闪频数空间分布不同,MCS具有后侧对流发展型、中间对流发展型、前侧对流发展型等三种特征;北方低槽切变配合南方倒槽、高层偏北气流叠加在低层偏南气流上的垂直风场结构、深厚的减弱台风低压倒槽为MCS提供有利环流背景,而近地面800 hPa中尺度辐合线是诱发MCS的直接影响系统,且对流和地闪易于在偏南暖湿气流或风辐合一侧发展;500 hPa以下水平风辐合及高低层间垂直风切变和垂直风辐合导致强烈上升运动,低层上升气流和高层下沉气流的有利配合及稳定次级垂直环流保障上升气流的维持,为MCS发展提供抬升动力机制;高层强大偏东风和垂直风切变导致对流区在MCS后侧,高层偏东风速小于承载层导致对流区出现在MCS前侧,而弱的风或弱的垂直风切变则导致地闪发生在MCS中部对流区;低层大气温度高于周围大气和650~750 hPa高湿层的存在为MCS发展提供足够热力不稳定条件和充沛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32.
郭荣芬张腾飞  鲁亚斌 《广西气象》2005,26(A01):149-150,142
通过micaps常规资料,应用湿Q锋生函数等理论,以及昆明新一代天气雷达3830-C回波资料,对2005年3月2~5日云南倒春寒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500hPa乌拉尔山高压脊建立、中高纬度呈两槽-脊型、新疆横槽转竖以及东亚大槽南移是此次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层冷暖气流的辐合,在低层冷锋、切变的持续动力作用下,形成了此次持续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锋生函数正值区、中低层的等(e陡立密集面与云南冬春季降雪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雪多普勒雷达特征显示,PPI上丝缕状结构明显,回波水平范围大,最大回波强度弱于夏季连续性强降水;VPPI上的“牛眼”结构、零速度线冷暖平流的变化同于夏季连续性降水回波,但对流性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33.
研究分析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灾害监测云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并结合滑坡灾害监测和数据处理的相关理论,以陕西泾阳的滑坡为例,设计了滑坡灾害监测云服务平台的软件体系结构并细化了核心层的功能模块,也预留了开发应用程序的接口。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滑坡灾害监测云平台的优点及不足,为今后设计和实现其他地质灾害监测云服务平台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一次低纬高原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04年2月7日滇中及以东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横槽转竖后东移,从北方来的冷空气不断向南扩散,在川滇黔间堆积加强,使昆明静止锋加强西移影响到云南中部;卫星云图的演变反映了南支槽云系有一个东移加强的过程,并与强静止锋云系交汇形成低纬高原上滇中及以东罕见的大到暴雪天气,由于地形的作用,滇西以小雨为主;高层西偏南风加强、水汽通量增大、上升运动的加强以及水汽的辐合造成滇中及以东的强降雪;同时强降雪过程中存在高空冷暖平流和高空急流,雷达图象也进一步证实了南支槽前的西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在低纬高原降雪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5.
一次孟加拉湾风暴影响下云南持续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MICAPS资料结合FY-2卫星云图,诊断分析了云南2004年5月18~20日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近50年来最强的暴雨过程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孟加拉湾风暴和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冷空气侵入孟加拉湾风暴外围环流导致降水强烈发展。孟加拉湾风暴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与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为强降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低空急流的建立及维持,强锋生区的持续触发作用,是本次连续性暴雨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该文利用3830/CC单多普勒雷达加密资料和Micaps客观分析资料, 对2002年8月22日在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影响下, 对流回波发展形成中尺度NNE — SSW向带状回波的演变及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状回波是造成这次中尺度雨带的直接影响系统, 偏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沿着带状输送, 利于带状回波的维持和发展; 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低层风随高度顺转 (暖平流)、高空有急流和出现逆风区的阶段, 副高外围偏南气流为带状回波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汽和热力条件, 而高空倒槽为其提供了动力条件, 湿位涡的分布特征较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带状回波和雨带出现在斜压不稳定和正压稳定而中低层为负涡度环流的潜在不稳定区中。  相似文献   
37.
胶东大开头金矿区位于玲珑断裂和破头青断裂夹持区.48号脉位于玲珑金矿田大开头矿区的西南侧,金矿床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围岩有二长花岗岩、钾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黄铁绢英岩、煌斑岩等.本文以玲珑金矿田大开头矿区48号脉矿体两侧钾化花岗岩中钾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钾长石晶体结构态...  相似文献   
38.
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详细分析了云南2001年7月6日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加密观测回波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结果表明,高层辐散流场和低层辐合流场的配置形成大气强烈不稳定,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三个中-β系统直接导致此次滇中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具有典型的右后侧V型槽口回波、弱回波区(WER)、弓形回波、阵风锋回波、钩状回波、回波墙穹隆(弱回波区)和悬挂回波等特征,并且强回波区与多普勒雷达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大风区和风辐合区相关。  相似文献   
39.
Based on cloud-ground lightning data and Doppler weather radar echo products, both the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 of lightning and radar echoes for strong convective rainstorms over Yunnanare analyzed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of 2007.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rainstorms are convective in whichlightning is mostly negative and the negative lightning number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total.Althou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he lightning number is small on the rainstorm day, thelarge day-lightning frequency usually produces heavy precipitation. Hourly evolu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lightning frequency shows peak-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evolution is very coherent in strongrainstorm, but lightning often occurs before precipitation, whose peaks are in phase with or 1-to-2-hourlagged behind that of lightning frequency. Meanwhile the peaks of positive frequency are in phase with orfall behind that of precipitation. When the wind field is heterogeneous in radial velocity, it is conducive tobo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on echoes and occurrence of lightning. Strong lightning-producingconvective rainstorms correspond to strong echo fields and usually result in reflectivity above 30 dBZ andecho top ET of more than 9 k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0.
提升“灾害意识”是改善减灾行动增强减灾能力的先决条件。然而,灾害意识作为减灾领域乃至广大社会随时随处可闻可见的高频用语,关于其各个方面的学术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Cite Space软件,通过对1990—2019年已发表的与灾害意识相关的中文文献的科学计量,同时辅以对主要文献的内容分析,梳理和诊断了民众灾害意识研究的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民众灾害意识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涉及学科领域宽广,呈现明显的多学科、跨学科特点;但相较其它灾害研究论题,特别是围绕灾害风险的研究而言,发文量偏少,关注度偏低。(2)已有灾害意识研究大体可分为“灾害意识调查测量、灾害意识提升的正规教育路径、灾害意识提升的大众科普宣传、自下而上民众及基层层面减灾与灾害意识、自上而下政府层面减灾对策与民众灾害意识”等五大方面,但整体而言,研究深度上这几大方面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从灾种背景来看,以围绕地震和气候/气象灾害的研究相对集中。(3)民众灾害意识研究呈现如下总体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不断细化、深度不断加深,百花齐放态势明显;(2)与减灾实际需求特别是民众与基层需求的结合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