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地球科学   2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孙建华  赵思雄 《大气科学》2002,26(4):541-557
选取1994年6月12日~13日的过程,在确定云雨、垂直运动的模拟基本正确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层的水汽辐合很强,并且出现在对流发展前2~3h,有利于对流的启动;随着对流系统的发展,最大的垂直运动向上扩展,饱和层和中性层也不断向上伸展,对流层中层的中性层结既是对流发展的结果,也可能是其维持机制之一;强对流系统发展较强时,低层(600hPa以下)是辐合,而中高层为高压辐散气流,高层的辐散气流对对流系统的发展、维持有一定的作用;系统发展最强时垂直方向是两个模态,发展和衰减阶段一般为多个模态;强对流系统发展的环境风场为低层有西南、东南和北风三支气流辐合,而高层以偏北风为主;切变线上对流系统的降雨量有3h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63.
华南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条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新林  孙建华  鲁蓉  张弦 《气象》2017,43(7):769-780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观测资料研究了2010—2014年华南雷暴大风和普通雷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将华南春夏两季雷暴大风和普通雷暴的大尺度环境条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的华南区域08—20时(北京时)夏季雷暴大风略多于春季,而普通雷暴夏季样本数约为春季的3.6倍,雷暴大风主要发生在粤西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于普通雷暴,雷暴大风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具有更强的条件性不稳定,斜压性和动力强迫更强。春季雷暴大风发生时环境中的大气可降水量和中高层湿度均比普通雷暴更大,而夏季反之。华南春季雷暴动力条件明显优于夏季,而夏季热力强迫的作用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164.
首先探讨了数字地图接边的历史与研究现状,对数字地图接边的理论基础和接边的关键技术及流程进行了研究。然后分析了AutoCAD数据,针对不同地物接边特点,设计不同接边方式。在VBA环境下通过选取待接边地物,进行分类和排序,最后编程实现了各类地物的接边,很好地解决了繁杂的接边工作,大大提高了地图数字化的效率和数字地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5.
本研究在对华南季风降水试验(SCMREX)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试验探讨南海北部区域湿度场初值误差和海上对流对2014年5月8日华南沿海地区的一次强降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展和移动的影响。加密探空和风廓线观测分析表明在珠江口地区有西南风和偏东风急流形成的辐合区,为对流在该地区增强发展提供了条件。增加和减少近海湿度以及关闭积云和微物理过程潜热释放,所造成的温度场以及风场的变化对广东沿海地区的对流的强度和移动路径都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增加海上关键区的湿度,由于海上对流的发展改变了整个区域的环流,抑制了陆地上对流的发展。关闭海上关键区对流过程潜热的释放,导致低空急流到达更加偏北的位置,对流系统在模拟的后期向东北移动。通过这些试验表明,海上的湿度等要素场和对流活动对沿海地区的降雨预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海上观测及其资料同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6.
在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的集合四维变分同化方法(POD4DEnVar)建立的雷达资料同化系统(PRAS)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集合四维变分同化方法(NLS-4DVar)对PRAS进行改进,解决PRAS在高度非线性情况下的适应性问题,建立了新的雷达资料同化系统(NRAS)。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s(Observing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s)和两次实际暴雨同化试验(2010年7月8日,中国中部地区;2014年3月30日,中国华南地区)对NRAS进行检验,并与PRAS的同化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OSSEs还是实际雷达资料的同化,相对于PRAS,NRAS能够进一步提高同化效果。通过增加迭代的次数,NRAS能够有效地调整初始场的风场和水汽场,进一步提高了降水强度和位置的预报精度。但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对初始场的调整变小,进而对降水预报效果的改进也减小。试验结果表明NRAS能够有效解决PRAS在高度非线性情况下的应用问题,通过有限次数的迭代,即可得到近似收敛的结果。因而NRAS有望在数值预报中更有效地同化雷达资料,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67.
氨氮对我国不同产地卤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NH3-N对我国新疆艾比湖(AB),青海柯柯湖(KK),海南莺歌海(YGH),山东埕口(CK)产地卤虫的初孵无节幼虫,拟成虫及成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阶段的卤虫对氨氮的耐受力是:成虫>初孵无节幼虫>拟成虫>。2.不同产地卤虫对氨氮的耐受力有一定的差异,AB、KK、CK产地的卤虫对氨氮的耐受力均高于YGH产卤虫。  相似文献   
168.
山东盐田及新疆盐湖卤虫(Artemiaparthen—ogetic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69.
虾夷扇贝人工苗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虾夷扇贝苗种生产中,改进了亲贝升温促熟、产卵、孵化、幼虫培育等技术措施。在海上保苗中,选择适宜保苗袋和培养水深,使成活率明显提高,生长速度加快。在445m^3水体中,培育出商品苗(壳高1.5cm以上)1.5亿粒,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0.
中国暖季暴雨有显著的对流性特征,但尚不明确对流导致的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程度。利用1951—2019年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两种强度的短时强降雨(小时雨量≥20 mm和小时雨量≥50 mm,分别简称为HR20和HR50)和不同等级暴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两类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特征。结果显示,短时强降雨发生频率高的暴雨分布区域与暴雨日数多的区域并不一致,在华北南部到黄淮地区和西南地区到华南地区短时强降雨对暴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超过50%的暴雨中伴随HR20,华北南部和华南中部地区暴雨中发生短时强降雨的占比超过了70%;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伴随短时强降雨的比例逐渐增大,尤其HR50的占比增加显著,超60%的特大暴雨中伴有HR50,表明暴雨越强,其对流性越强。在华北南部到黄淮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对暴雨雨量的贡献也最大,且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这些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在暴雨总雨量中的占比呈显著增长的趋势,HR50的贡献增幅超过100%;而江淮、江南等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的贡献较小,随暴雨强度等级的增强其增大程度也相对不明显。此外,伴随有HR20的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