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5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旗海湖泊柱状沉积物的全样、77~20 μm、<20 μm粒级的钛(Ti)、锰(Mn)、锶(Sr)、銣(Rb)、钡(Ba)、锆(Zr)等元素含量分析表明,元素在湖泊沉积物各粒级组分的丰度存在较大差异:Ti、Zr倾向于在粗颗粒中富集,Mn、Sr、Rb倾向于在细颗粒中富集,Ba的富集粒级不明显。Ti、Zr与Mn、Rb的颗粒粒级富集倾向可能是其硅酸盐矿物颗粒碎化过程的结果,而Sr则与湖泊自生碳酸盐有关。元素比值Zrc/(Rbc+Bac)、Zrc/Rbc与Ti、Zr的粒度效应Tic/Tif、Zrc/Zrf指示了沉积物重、轻矿物的相对比率,是流域侵蚀强度与湖泊涨缩的信息指示;Ba、Rb与Sr在细粒级的含量之比Baf/Srf、Rbf/Srf指示了硅酸盐与碳酸盐矿物的相对含量,是流域风化、侵蚀搬运强度与湖泊过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混合信息指示,没有明确的环境指向性。  相似文献   
12.
三陆两槽基础地质认识是长期指导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基础地质认识,其核心支柱是冈底斯地区晚二叠世—侏罗纪是长期地层缺失或是发育陆相地层的冈底斯古陆。然而最新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识别出了很多原来认为缺失的地层,证明冈底斯古陆并不存在,因此三陆两槽的基础地质认识也不成立。基于新的地层学发现,笔者提出了两陆一盆基础地质认识,将青藏高原的古生代—中生代海相盆地命名为古格盆地,指出古格盆地的措勤断块具有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地质背景,古格层系和保吉层系是措勤断块的两个油气勘探的有利层系,都是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这两个层系大部分保存在白垩系地层之下,保存条件好。燕山期晚期—喜山期的南北向构造挤压造成措勤断块全区发育复式背向斜,郎山组及以下的地层形成褶皱,褶皱的背斜核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这些背斜构造在后期东西向断层的掀斜作用下,形成鼻状构造。这些鼻状构造的高点位置就是油气勘探的靶点位置。青藏高原油气勘探重心应该从羌塘断块转向措勤断块,建议在措勤断块识别出的鼻状构造高点部位开展物探和钻探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的西藏班戈县保吉地区的木纠错组以白云岩为主要岩性特征,出露厚度大于870 m,顶底不全。本次研究在该组共采集和制作岩石薄片95片,在透射光下见到22片具有有机质污染的现象,笔者对这些具有有机质污染现象的岩石薄片进一步开展了荧光显色的验证工作,并确认其为含油层。根据上述结果,统计剖面含油地层厚度约有114 m。木纠错组显微荧光颜色主要呈黄绿色、绿色,少部分呈黄色和黄橙色,其中以黄绿色最为常见。荧光颜色指示岩石中的沥青类型主要为油质沥青和胶质沥青。这些沥青分布于晶隙、裂缝中或呈弥散状。在地表可见地层溶洞发育,露头见针状溶孔,岩石薄片中常见网络状张开裂隙,晶间孔和粒间溶孔,晶间孔网络状连接。据初步统计,薄片面孔率最大可达22.7%,最小为11.8%,平均为16.23%,因此该套白云岩的孔隙性和连通性较好。措勤盆地的木纠错组保存条件较好,被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覆盖于地下。结合对研究区地层分布及构造情况的认识,建立了纳木错西岸木纠错组油气勘探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BFGS法融合InSAR和GPS技术监测地表三维形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InSAR技术具有高精度、大范围和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但只能监测雷达视线方向上的一维地表形变;而GPS技术虽可以监测地表的三维形变,但其空间分辨率很低.本文针对融合InSAR和GPS技术监测地表高空间分辨率三维形变展开研究.首先证明了简单的局部最优化迭代算法就能求得综合InSAR和GPS监测地表形变速率的能量函数模型的全局最优估值.随后提出了利用BFGS局部最优算法反演最优的地表三维形变速率.该方法既能避免全局最优化算法计算复杂且难以收敛的问题,又能克服传统的解析法中数值计算不稳定的缺点.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和美国南加州真实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高精度的地表三维形变速率场.而且当观测或插值误差导致解析法误差较大时,BFGS方法仍能得到高精度、稳定的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利用GRACE 数据监测中亚地区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10 yr 间的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重力卫星数据,辅以 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CMAP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s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量数、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及诸多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手段,分析了121个月内研究区陆地水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⑴自东向西研究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程度由微弱逐步变化为非常剧烈;⑵巴尔喀什湖域外流区、鄂毕河流域以及部分叶尼塞河中下游地区的陆地水储量持续增长趋势显著;⑶锡尔河流域、阿姆河流域的交界处、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流域和里海西南海岸交界范围内,陆地水储量呈现了急剧降低的趋势;⑷降水量、蒸散发、地表植被的覆盖变化、地形因素等自然因素均对陆地水储量产生影响作用;⑸陆地水储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只能监测地表在雷达视线方向上的一维形变,这极大的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单对干涉影像监测地表二维形变的方法——多孔径InSAR(MAI)技术,研究了基线误差和电离层对该技术的影响,发展了利用顾及方向性的滤波和插值方法改正电离层的影响.最后,以2010年玉树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两景PALSAR影像给出了地表的同震二维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MAI技术要明显优于传统的灰度偏移量法,在同震形变监测和震源参数反演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水文地质结构对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可以运用随机模拟建立地下水位的预测模型。根据转移概率地质统计方法模拟多孔介质岩性分布,利用非线性规划的思路计算岩性与水文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相对精确的随机水文地质参数场。将不同的水文地质参数场运用到MODFLOW中,得到不同的随机模拟结果。通过比较随机模型和确定模型的末流场拟合情况以及水位动态拟合图,发现确定模型和随机模型具有相似趋势,都能与实测流场拟合较好,但是随机模型更能体现真实的水文地质特征。对随机模型预测10年后的地下水水位做不确定性分析,得到水位平均变幅介于-5~5 m之间,且95%置信度水位变幅的平均上限线约为0.146 m。研究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藏班戈县保吉地区各昌茶玉剖面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2属16种,分别为Calamophylliopsis?sp.,Clausastraea?sp.,Epistreptophyllum cylindratum Milaschevitsch,Epistreptophyllum sp.,Heliocoenia aff.etalloni Koby,Kobyastraea?sp.,Montlivaltia tenuilamellats Roniewicz,Montlivaltia?sp.,Myriophyllia?sp.,Pseudocoenia hexaphyllia(d’Orbigny),Pseudocoenia?sp.,Rhipidogyra?sp.,Stephanastraea?sp.,Stylina?sp.,Stylina cf.subramosa de Fromentel,Thecosmilia?sp.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上部第42—80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表明各昌茶玉剖面地层并不属于原划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依据化石及岩性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根据保吉地区的吐卡日组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岩性变化可划分为上下两段地层,各昌茶玉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下段地层,主要为厚层碳酸盐岩夹少量泥页岩及多层礁灰岩。久朗仓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上段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夹大量粗碎屑岩地层。吐卡日组下段在措勤盆地内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广泛分布,指示晚侏罗世措勤盆地发育大面积广阔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其中生物礁表明晚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具有优越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于田绿洲为例,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的数据源,提取了于田绿洲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2001-2011年间于田绿洲±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像元分解模型得出绿洲植被覆被度,并分析了其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1-2011年的10 a期间,于田绿洲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以人类为主导因素的,同时以自然利用类型向人工利用类型的转化最为显著.耕地、水体等以人类为主导因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了809.65 km2,盐渍地等以自然为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了758.76 km2,人为影响是于田绿洲较主要的驱动因素.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地表温度有升有降,但总体上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变化格局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地表温度的变化与植被覆被度的变化有关,证明了植被在改变下垫面热量分布的格局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西藏申扎县的格仁错北,在原划于中、上泥盆统查果罗玛组的灰岩地层中,获得了中、晚二叠世的珊瑚化石,经鉴定,共有5属6种及1个未定种:Iranophyllum?sp.,Iranophyllum tunicatum Igo,Neokueichowpora haydeni(Cowper Reed),Praewentzelella irregularis Wu et Zhao,Praewentzelella tibetica(Reed),Waagenophyllum indicum(Waagen et Wentzel),Wentzelella zhongbaensis WuZhao等。根据珊瑚化石的时代及地层岩性特点对研究区以往认为的中、上泥盆统查果罗玛组进行了修订:剖面1—11层修订为中二叠统下拉组,11层之上修订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木纠错组。该区木纠错组岩性主要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为主,属于蒸发岩台地-开阔台地过渡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