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科学   46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彭克银 《地震》2004,24(1):50-54
分析了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 应力场特征, 统计了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理塘-德巫断裂上发生的中强地震与川滇及其附近地区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结果表明, 1900~2000年理塘-德巫断裂上发生的6次5.5级以上地震有5次在其后2~3年内,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及其附近地区发生了7.5级以上地震。 反之, 1900年以来西南地区共发生7.5级以上地震7次, 其中5次地震前2~3年内理塘-德巫断裂上均发生了5.5级以上地震。 在此统计基础上讨论了2001年2月23日雅江6.0级地震对西南地区近期地震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在高勘探程度阶段,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油藏主要勘探对象是"个体小、薄互层、橫变快、含灰质"的复杂隐蔽储层。针对薄互层砂体地震难分辨、灰质泥岩背景下砂岩难识别两大难题,开展了岩性敏感曲线重构和波形指示反演相结合的砂体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波形指示反演明显压制了灰质泥岩对砂体预测的干扰,利用波形横向变化代替传统变差函数进行高频成分模拟,提高了反演精度,5 m以上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为88.5%,2~5 m储层预测吻合度达到80.5%。反演砂体分布符合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及油藏流体分布认识。利用反演结果指导牛庄洼陷滚动探井和开发井部署,在5个开发区共部署滚动探井和开发井20口,其中8口井完钻投产后获得工业油流,预计新建产能4×104 t。  相似文献   
53.
山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序列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英  周焕鹏 《地震》1990,(2):29-40
  相似文献   
54.
本文指出了子午环光栏自动控制系统研制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控制原理,结果表明,该控制部分设计合理大大简便了操作。  相似文献   
55.
喜马拉雅山地区地气间物质交换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喜马拉雅山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型山地的代表。该地区陡峭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环流系统。该特殊局地环流系统所导致的地气交换过程可能不同于平坦地形和其他山区。喜马拉雅山毗邻南亚季风区,该地区的地气交换过程也可能受到南亚季风活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气交换过程,利用2006年夏季喜马拉雅山北侧绒布河谷地区获得大气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大气环流资料,对绒布河谷地区地气间的物质交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地气间物质交换以午后至次日凌晨强烈的向下输送为主;观测期间平均向下输送强度为7.9×106m3.s-1,相当于每天将整个封闭河谷内大气置换约38次;2)该地区地气间的物质输送与南亚夏季风存在密切关系,南亚夏季风活动弱(季风中断期)则物质交换量大(9.7×106m3.s-1),季风活动强(季风活跃期)则物质交换量小(6.6×106m3.s-1);3)南亚夏季风可能主要通过改变局地大气辐射状况进而影响该地区地气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56.
大气沉降是陆源物质向海洋输入营养盐的重要方式,沙尘、野火和火山喷发均能够产生气溶胶,这些典型的自然源气溶胶在风场的作用下,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输运,期间由于沉降作用进入海洋,为上层海洋提供限制性营养盐促进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提升海洋的初级生产力,促进碳循环过程。以海表叶绿素浓度作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海表叶绿素浓度的响应,探究沙尘、野火和火山这三种典型自然源气溶胶的传输路径及其沉降对海洋初级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初级生产对气溶胶沉降的响应不仅与气溶胶排放类型有关,也与温度、动力过程、光合有效辐射等海域初级生产影响因素有关,体现了海洋初级生产对自然源气溶胶的敏感性,自然源气溶胶沉降所驱动的海洋初级生产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7.
基于动力降尺度的区域集合预报初值扰动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涵斌  李玉焕  范水勇  仲跻芹  卢冰 《气象》2017,43(12):1461-1472
利用全球集合预报系统资料(Global Ensemble Forecast System,GEFS),基于WRF中尺度模式构建了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区域集合初值的构建采用两种方案,一种是GEFS全球集合预报初值场直接动力降尺度(称为DOWN集合),另一种是提取GEFS全球集合降尺度后的扰动场,并叠加到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Beijing Rapid Update Cycle System,BJ-RUC)分析场上构建集合初值场(称为D-RUC集合)。进行了批量试验,通过对比发现D-RUC集合的中小尺度扰动增长优于DOWN集合,而大尺度扰动分量的增长两者相当,说明与高分辨率分析场叠加可以促进动力降尺度扰动的中小尺度扰动分量的增长。集合预报扰动准确性检验结果显示,短预报时效内DOWN集合扰动明显低估了预报误差,在预报误差较大的位置扰动较小,而D-RUC集合能够更好地识别预报场中哪些位置预报误差较大,而哪些位置预报误差较小。集合预报检验结果表明,D-RUC方法能显著改善短时效预报效果,集合离散度有所增加、均方根误差有所减少,概率预报评分显示D-RUC集合比DOWN集合在短预报时效占优。降水个例分析结果表明D-RUC方法能显著改善短时效内的降水概率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8.
王铁冠 《中国科学D辑》2003,33(5):401-410
采用高温气相色谱技术, 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千米桥奥陶系古潜山油气田的高蜡凝析油, 检测出其高分子量蜡馏分主要由C35~C69正烷烃组成, CPI37~55值为0.94~1.10, 属于高成熟原油的范畴. 鉴于当前钻井取岩心不足和烃源灶方位的不确定性, 利用高蜡凝析油与周缘高蜡原油的高分子量正烷烃作对比, 结合原油含蜡量的平面分布,预测烃源灶方位主要来自千米桥东侧的歧口凹陷方向. 此外, 还运用原油的9项成熟度参数,结合3项含氮化合物参数, 确认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是从北东至南西方向充注的, 即从板深4井逐次向板深7和8井方向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59.
作者通过收集南沙西南海域近几十年来的油气田(井)勘探资料和多年来我局的工作成果,在研究区域地质、沉积特征、油气地质条件与烃源岩演化的基础上,来分析油气资源在整个盆地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60.
陕南西乡微体化石对于研究寒武纪大爆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大都局限于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而化石的成岩背景以及古环境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通过测试主微量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来分析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研究手段虽然在地化领域比较常见,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富含小壳化石的“宽川铺段”及其上、下地层的微量元素Sr/Ba、Ni/Co、Sr/Cu、Rb/Sr、Mn/Fe等比值及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氧同位素特征的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灯影组顶部环境为缺氧状态到宽川铺段弱氧化状态再到郭家坝组底部缺氧状态的海相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水体先上升后下降;上白云岩段、宽川铺段是较为温暖的气候,且比郭家坝组底部气候干旱。这对于研究该区寒武纪梅树村期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