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科学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四川盆地以崇山峻岭为天然屏障,其盆底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水系发达,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里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在我国农业版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这里扎紧“粮袋子”以稳住农业基本盘,推进农业现代化,强调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供,推进种植扩面、粮食稳产增产,助力端牢中国饭碗,努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相似文献   
112.
现代日晕光度计(Sky Brightness Monitor,SBM)是一种测定天文址点白昼大气参量的精密仪器,它已成为国际上太阳选址工作的重要设备之一。与国外同类设备不同的是,云南天文台研制的现代日晕光度计上的CCD相机系统可以被简单拆卸并保存,有利于选址踏勘阶段的携带和运输。为获取组装现代日晕光度计设备时可能存在的CCD离焦所导致的测量误差,于2011年6月在新疆奇台县和宁夏石嘴山市利用当地稳定的日照条件做了多次CCD大离焦量快变试验。统计结果表明,现代日晕光度计的CCD显著离焦可造成的相对测量误差约在6%之内。在正常情况下,即观测者基本按照物镜旋筒刻线标志在望远镜上安装CCD设备时,日晕测量的相对误差一般远小于6%。因此认为这种系统误差对优良址点的测量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3.
现代日晕光度计是用于精确测定监测址点的多种大气参量的精密仪器,它已列为我国西部太阳设备选址工作中的重要设备。利用同一架日晕光度计首先对昭通大山包进行了多波段数据采集。在仔细分析初步测光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日晕光度计的光学系统。使用改进后的设备对昆明凤凰山址点进行了多次数据采集,都获得了理想数据。这表明日晕光度计的多波段测光系统已能够用于西部太阳选址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4.
“海洋1号”卫星在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海洋1号A”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海洋卫星.2002~2003年冬季,该卫星首次应用于我国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建立了从卫星1B级数据开始的海冰反演系统,提供海冰遥感图像和海冰密集度、冰厚与冰外缘线数值产品,作为渤海海冰监测和海冰数值预报初始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以及海冰预报质量检验的参考依据之一.介绍所发展的“海洋1号A”卫星海冰反演系统的流程、算法和反演参数,海冰反演结果,及其在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5.
气候因子对渤海冰情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极涛动、北极海冰和西伯利亚高压等气候因子对渤海海冰年际变化的影响。统计表明西伯利亚高压是影响渤海海冰年际变化最重要的因子。秋季北极海冰密集度、冬季北极涛动与渤海冰情显著相关,它们可能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从而影响渤海海冰的严重程度。利用回归分析得到渤海冰情等级与西伯利亚高压、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统计关系,回归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渤海冰情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16.
对南沙海区观测得的部分温度脉动一深度序列作了正态检验。检验时先用根据序列的自回归模型构成的滤波器滤去序列元素间之相关性产生白噪声序列 ,而后用 χ2一拟合优度检验法对此白噪声序列作正态性独立同分布检验并对偏度与峰度作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除少数样本近似正态分布外 ,大多数样本的分布为非正态的 ,这是在样本内小于内波尺度的不可逆细结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渤海冰漂移对海面风场、潮流场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对海冰漂移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利用MODIS资料,采用MCC方法获取渤海大范围冰覆盖的海域冰速场,并利用NCEP风速资料和潮流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渤海冰漂移速度与风速和流速的关系.利用MODIS和NOAA/AVHRR资料获取的渤海冰速资料的综合分析显示:渤海海冰运动,除受盛行风控制外,还受到复杂的海岸地形、流和冰内应力的共同作用,所得到的大范围海冰运动规律和多年历史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并清楚地显示了冰边缘带海冰运动的特征,弥补了局地、单站海冰观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8.
利用NCEP/NCAR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2001-2010年再分析资料,检验了全球气候系统模式CESM中大气模块CAM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对亚洲夏季风和大气热源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模式可以再现亚洲夏季风和大气热源的主要特征。通过敏感试验探讨人为气溶胶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机理,分析、讨论了气溶胶引起的非均匀加热的变化对辐散风和无辐散风强度的影响,在机理上解释了亚洲夏季风减弱的原因。结果表明,人为气溶胶浓度的升高使东亚夏季风强度在中国东南地区、中南半岛北部和印度半岛北部减弱。而中国东南部季风的减弱促使中国内陆降水减少,沿海降水增多。进一步分析人为气溶胶浓度升高的作用发现,其改变了大气热源的分布,造成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大气热源增强,中国东部地区和中南半岛大气热源减弱,其中气溶胶通过影响凝结潜热来改变大气热源,主要是对对流过程的影响。此外,大气热源分布的变化改变了季风区的热力结构,使中国东南地区、中南半岛北部的加热减弱,从而减少了全位能的产生,使得全位能向辐散风的转换减小,辐散风减弱;同时,中国东南部、中南半岛北部季风由于辐散风向无辐散风转换的减弱,无辐散风减弱,最终导致了夏季风强度的减弱。而且,人为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主要通过大气热力和动力过程的响应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基于"黄河源区玛曲-若尔盖土壤温湿监测网络"自2008年观测以来至2017年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多层土壤湿度异常百分比指数SMAPI(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捕捉10年来该地区的干湿演变过程,并利用再分析数据资料NECP FNL(National Center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