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9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志宏  王安建  许虹 《矿床地质》1997,16(4):349-364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分布于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中,与世界许多太古宙绿岩带型金矿具有相似的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H2O=-2.1‰~4.9‰,δD=-69‰~-112‰,蚀变碳酸盐矿物的δ13CPDB=-2.0‰~-1.4‰,δ18OSMOW=10.0‰~20.0‰;载金黄铁矿的δ34S=-3.7‰~5.6‰。成矿前流体具有中—高盐度,成矿期流体以富含CO2、近似海水的δ18O和海相碳酸盐的δ13C值,成矿后流体具有较高的盐度及可变的δ18OH2O、δ13C值。这种金矿成矿流体很难与某单一流体源相对应,它反映的多是变质流体与海盆地铁镁质岩石在成岩过程中饱含的热卤水混合的结果。综合有关资料,提出本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形成于太古宙末期汇聚型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弧-陆、陆-陆碰撞过程中,金矿化作用和分布受碰撞构造边界的大规模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52.
近10年来,古元古代板块构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文中列举了大量新发现、新证据,趋向认为现代模式的板块构造机制始于2.1~1.66Ga地体及伸展构造理论的应用也丰富了古元古代板块构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53.
笔者发现冀东地区的混合岩化条带只是局部现象,而大部分条带构造与变形作用有关,根据成因不同,可将条带状构造划分为三种类型:①复合条带;②构造置换条带;③变质构造分异条带,其中变质构造分异条带分布最为广泛,组成这种条带的矿物在不同构造相中各有其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54.
三轴变形实验表明,室温下有化学流体(pH=10)参与的石英质断层泥的变形强度是其在干体系变形强度的44%。实验样品浸泡(完全浸湿)于有效围压10MPa、常量位移速率10~(-4)S~(-1)的NaCl溶液中。应变强度的降低与广泛的显微断裂有关。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是降低石英的破碎强度(与干体系相比)。并且粉状物质的摩擦强度也降低。目前人们在含有方解石矿化作用的自然断裂带研究中发现一系列上述作用,但存在着争论。在这些实例中,唯独矿化作用沿断裂带分布并受断裂带控制。断裂在矿化好的地段宽达1m,而在弱矿化或未矿化的地段宽仅为几厘米。在所有实例中,方解石都是主要的矿物。  相似文献   
55.
含锡花岗岩广泛分布于所有大陆上,并出现许多很有经济价值的矿床。锡的矿化作用与产于元古代—新第三纪的花岗岩有关。矿化花岗岩对比研究是以著名的典型地区为例,即亚洲马来西亚含锡花岗岩、欧洲康沃尔含锡花岗岩、非洲布什维尔德含锡花岗岩、南美洲玻利维亚含锡花岗岩、北美洲阿拉  相似文献   
56.
在日本西南部外带的海角中发现了A—型花岗岩。它们侵入到早第三纪的Shimizu建造中,构造一个直径大约81km的环形杂岩体中。其岩石组成为富碱性花岗岩、石英正长岩、正长岩和辉长岩,并伴有碱性粒玄武岩和石英正长斑岩脉的侵入。在化学成分上,这些岩石以低Al_2O_3、CaO和H_2O,高碱(尤其是钾)和氟为特征。半径小的元素如U、Th、Zr、Y、Cl、Rb、Zn、Ca含量一般较高。与日本白垩纪—早第  相似文献   
57.
冀东太古宙高级变质区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太古宙高级区主要由两个构造单元组成,以三屯营-洒河-全厂峪一线为界,北西侧为线性构造区,南东侧为卵形构造区,卵形构造是由紫苏花岗岩固态气球膨胀侵位形成的,之后又受到深部构造相韧性变形带的叠加,使卵形构造由东到西受改造的程度逐渐增大,线性构造则是中部构造相韧性变形带对深部构造相和卵形构造叠加的结果,尽管冀东地区南东,北西分异早于3563Ma,但卵形构造区和线性构造出现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58.
浅谈利用鄂尔多斯市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农牧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市地处37°35′24″~40°51′40″N,106°42′40″~111°27′20″E之间,属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来临早,日照充足,气温日变化大,气象灾害频繁。干旱、冰雹、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是制约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因此,分析鄂尔多斯市气候和灾害特点,探讨趋利避害的对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1鄂尔多斯市主要气候特点鄂尔多斯市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热而短促,寒暑变化剧烈。东胜地区是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59.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乌尔逊-贝尔凹陷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三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不仅影响了烃源岩的分布、油气运移和聚集,而且影响了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分布,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60.
库车新生代构造性质和变形时间   总被引:126,自引:6,他引:120  
库车构造位于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南,为塔里木盆地最北的一个构造带。它自北而南可分为边缘逆冲( 隐伏构造楔) 、斯的克背斜带、北部线性背斜带、拜城盆地、南部背斜带。每个背斜带又包含有若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它们是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 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突发构造、三角带构造。底部逆冲断层向南变浅,堆叠逆冲岩席向南变薄,总体上形成一个向南的逆冲构造楔。逆冲断层在斯的克背斜带侵位最早(25 Ma) ,在北部线性背斜带为169 Ma,拜城盆地中的大宛其背斜为36 Ma,南部背斜带为53 Ma( 北部) 和18 Ma( 南部) ,变形作用向南变新。库车构造是印 藏板块碰撞的内陆构造响应,是二叠纪前陆盆地复活而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变形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