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介绍了利用国内常用的脉宽调制型集成控制器对国外装置上开关电源的PWM控制芯片的替换设计。通过有关的理论分析,计算和实调,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唐口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口煤矿地质构造因素分析,结合井下实测煤层瓦斯含量数据,研究了地质构造与瓦斯赋存之间的关系,指出断裂构造是控制井田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煤层埋深和煤层厚度。利用生产水平的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实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对矿井深部水平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6.
我国绝热材料工业的发展是80年代后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其储量却具有限的,尤其是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30%,绝热材料做为第五大能源的发展便可想而知了。而遍布我国的2000多家绝热材料生产厂,多为乡镇和个体等中小企业。他们在...  相似文献   
27.
系以p H值、水分活度、色泽、主成分分析、质构特性为理化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探究鸡胸肉在-20、-40℃和-80℃不同冻藏温度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冻藏温度下,鸡胸肉的pH值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0℃和-80℃时pH值逐渐上升;在冻藏过程中,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鸡胸肉的水分活度值、a*值、b*值、硬度、弹性和粘聚性均呈下降趋势,而L*值呈上升趋势;鸡胸肉的感官评分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综合来看,冻藏温度越低,冻藏时间越短,越有利于鸡胸肉的保藏。  相似文献   
28.
研究多聚磷酸盐磷酸化虾蛄肌原纤维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复合磷酸盐在虾蛄肉制品中的应用。采用三聚磷酸钠(STP)、焦磷酸钠(SPP)、三偏磷酸钠(STMP)分别对虾蛄肌原纤维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虾蛄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条件,结果表明:STP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pH8.0、STP添加量4%、反应时间2.0 h,所得磷酸化程度为102.87 mg/g;SPP最佳磷酸化条件为:反应pH7.5、SPP添加量2%、反应时间2.0 h,所得磷酸化程度为96.41 mg/g;STMP最佳磷酸化条件为:反应pH8.0、STMP添加量4%、反应时间2.5 h,所得磷酸化程度为76.53 mg/g。在此基础上,探究4组不同比例复合磷酸盐对新型果蔬虾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可显著降低虾饼的蒸煮损失和在加工过程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损失(p<0.05),并提高其质构特性;当STP:SPP:STMP比例为2:1:2时,能显著改善虾蛄肉制品的品质(p<0.05),证实了磷酸化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薯类淀粉与亲水性胶体(卡拉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与质构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木薯淀粉以及混合淀粉(木薯:红薯:马铃薯=1:1:1)为原料与卡拉胶进行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卡拉胶对薯类淀粉静态流变、凝胶质构、冻融稳定性以及热力学回生特性的影响。静态流变学实验表明,薯类淀粉与卡拉胶共混体系属非牛顿流体,具假塑性流体特征,卡拉胶的加入增大了体系的表观黏度,在配比为8:2时达到最大。冻融稳定性实验表明,卡拉胶添加量越大,体系析水率越小,冻融稳定性越好;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析水率变大。此外,淀粉与卡拉胶配比为9:1时,淀粉的回生率最小。将薯类淀粉/卡拉胶共混体系应用到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中发现,淀粉、卡拉胶/肌原纤维蛋白共混体系具明显剪切稀化现象,淀粉与卡拉胶的加入增强了肌原纤维蛋白触变性和表观黏度,改善了凝胶质构特性,使得体系的硬度、弹性、粘聚性和咀嚼度都得到了提升。本研究为促进薯类淀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及薯类淀粉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以苦荞麦粉为原料,提取苦荞蛋白,分别采用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对蛋白进行酶解,采用DPPH法比较不同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从而筛选水解制备苦荞蛋白抗氧化肽的最适酶。以水解度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大小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其中胃蛋白酶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8.47%。胃蛋白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时间2.5 h、温度38℃、pH 2.0,在此条件下苦荞蛋白水解度为32.68%。采用超滤对苦荞蛋白水解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分子量3 kDa的水解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经凝胶过滤色谱进一步分离得到3个峰,小分子量峰组分显示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