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鉴于调控切负荷和营销负控切负荷控制手段都无法同时满足特高压直流线路闭锁故障时负荷紧急控制和保障大型用户重要负荷供电的需要,文中提出了通过改进专变用户终端实现负荷快速控制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可满足用户可切负荷精细化采集、实时通讯、多主站安全快速控制的通用型紧急切负荷网荷互动终端,并针对现场的负荷接入、功率计算、跳闸出口设计了一种可灵活配置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终端在用户现场应用,通过实际切负荷测试验证了终端完全满足精准切负荷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结合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运行维护测试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综合测试仪设计方案,介绍了测试仪的硬件、接口及功能设计。该测试仪适用于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对时同步装置、变电站网络等多种测试应用,有效增强了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便利性,提高了运行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14.
提出将地区电网中的发电机接入地区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并通过试验的方式评估配网机组的无功调控作用,得出了配网机组在地区电网无功调控中仍能发挥一定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源网荷用户的可切负荷集中在10 kV以上,在紧急切除用户中压侧负荷的同时也把很多重要的低压400 V负荷切除了,对用户生产仍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此,根据现场400 V负荷设备的采集控制要求,提出了符合现场用户特点的设备改造负荷接入方案。针对400 V负荷精细化采集和快速控制的需求,兼顾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GOOSE通讯的网荷子单元的400 V负荷快切方案,并完成了现场用户试点实施。根据应用效果,对网荷子单元进行了改进,使400 V负荷的切除延时减少到最小,满足了切负荷的快速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发电厂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系统控制中进行电压无功计算、电厂母线拓扑分析、机组无功分配的几个环节,采用了实用的、工程化的方法,简化了控制及计算并成功运用于现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未考虑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状态变化,不能准确获取故障区域位置,存在故障定位准确度低、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拓扑变化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及隔离方法。构建配电网逻辑节点模型,判定配电网拓扑结构状态,获取断开区域数据。设置故障信息判定标准,根据关联矩阵得到到故障区域拓扑结构及故障区域位置。依据断路器状态,采用故障能源化平衡原理,完成配电网故障区段数据抓取及隔离。经实验验证,在时间点为70 S时,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故障定位准确度均达到最高值,传统方法达到50%,而所提方法达到97%,在固定数据量为100 Mb条件下,传统方法误差率最高点取值为18%,所提方法的误差率在3%上下浮动。由此可见所提方法故障定位准确度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发电厂自动电压控制(AVC)在江苏电网多个电厂实施和投运情况,总结了发电厂AVC的控制策略及运行条件,现场实施中信号接入方式,并简述了系统功能框图,给出了调控效果,总结了现场实施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配电变压器损耗的现状,在对三相不平衡下配电变压器损耗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蜂群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的新型损耗计算方法。首先从配电变压器的运行信息中提取出相应的损耗特征量,然后利用改进蜂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来实现特征量与配电变压器损耗的非线性映射预测计算,并通过配电变压器在三相不平衡状态下损耗计算实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站内二次设备实现了数据模型的标准化,设备间实现了数字化互通互联,但在运行维护层面仍沿用传统的就地检修方式。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终端技术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远程管理方案,并根据此方案开发了虚拟终端系统。该系统由主站端远程浏览服务器、主站端浏览软件、子站端代理服务器3部分组成,通过主站端可随时远程查看智能变电站内二次设备运行情况,便于全局掌握变电站运行状态,缩短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降低了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