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17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一次屏蔽计算对于评估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确保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及堆内构件在整个反应堆寿期内的安全性、防止混凝土屏蔽体及其外部部件和结构被过度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推导了TORT程序三维源分布计算公式和源几何转换方法,编写了相应的程序模块,并在秦山一期、CAP1400和CAP1700计算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推导的理论模型和开发的程序是正确的,为后续提高一次屏蔽设计精度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郑征  葛广凯 《电气传动》2011,41(3):24-27
分析了电网不平衡条件下三相PWM整流器主电路并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流侧电感的设计,探讨了在电网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交替变更的条件下交流侧电感的设计方法.如果三相PWM整流器采用不平衡控制策略,那么电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在电网平衡条件下PWM整流器的性能和控制效果.通过仿真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3.
郑征  崔灿  张朋 《煤炭学报》2014,39(10):2128-2133
为使煤矿设备高效利用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出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新型高压变频器。概述了其基本结构,分析了MMC拓扑及工作机制。以逆变侧为研究对象,建立MMC数学模型,采用建模排序法控制子模块电容电压稳定平衡,通过与不同调制算法对比,载波正负反相层叠脉冲宽度调制技术(POD-PWM)的优势得以凸显。以Matlab-Simulink及RT-Lab半实物仿真设备为实验平台,搭建上位机控制器,实验结果显示换流器运行正常、电容电压稳定平衡,输出电能质量高,谐波含量小,证明了提出的载波正负反相层叠与电压稳定平衡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得出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三角载波频率。  相似文献   
34.
改进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DPC)具有开关频率不固定的缺点,给电感的设计带来不便,控制性能欠佳。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VF-DPC),该策略用一个PWM调制模块代替了传统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中的滞环比较器和开关表,使得DPC控制策略的缺点得以改善,同时采用虚拟磁链定向方式,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使用MATLAB7.0软件仿真了基于VF-DPC控制策略的整流系统,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的高压电网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实际运行表明:该装置能实时跟踪补偿,运行稳定可靠,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6.
新的模块巩固了Cim atron为工模具行业提供从报价到产品交付的全面解决方案。2005年6月10日,CimatronLtd.(NASDAQ:CIMT),作为面向工模具行业提供从产品报价到交付的集成CAD/CAM解决方案的开发者,今天发布在满足工模具行业最紧迫的任务需求的两个产品--为新任务快速准确的产生报  相似文献   
37.
快速空间矢量PWM控制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征  陶海军 《电气应用》2006,25(8):38-40
分析了电压空间矢量PWM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空间矢量PWM的快速算法。把参考电压经2/3坐标变换,根据三相参考电压的符号和作用时间来判断扇区,该算法不需要正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计算。同时通过零矢量作用时间的适当分配可以连续调整不开关扇区的位置,使开关损耗达到最小,且程序运算速度明显提高。经仿真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39.
郑征  刘泽龙  周三  王蕾 《化学工程》2020,48(2):57-62
以加氢半焦为吸附材料,考察其不同条件下对豆油吸附规律及对不同油品的吸附能力,进一步结合N_2吸附法和压汞法,探究其初步吸油机理,并将其应用于原油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加氢半焦颗粒内部中空、表面多大孔,亲油疏水性明显,吸油时间≥1 h时可达到平衡,粒径大小对吸油性能影响较小,低温对吸油性能影响显著。加氢半焦对不同油品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高温煤焦油加氢油品豆油原油柴油,前3种油吸附形成以颗粒为核,外包油结构,后2种油吸附形成吸藏型结构。原油水体扩散时会形成明显的厚油层和薄油层,加氢半焦对厚油层吸附倍率较高,与发生油焦集聚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