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62.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由衬砌开裂,渗水等病害使隧道产生的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变形,提出了激光变形观测方案,达到了动态监控隧道内力的目的,最终在发生病害前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避免因隧道病害发展导致更大损失。  相似文献   
63.
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XRD、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热膨胀测试、磁性能测试等研究了20%~90%不同冷轧压下率对因瓦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热膨胀性能、饱和磁化强度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固溶态等轴晶粒通过位错滑移发生变形,合金被逐渐压扁拉长形成了特定的取向,导致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快速下降,90%压下率时合金抗拉强度为777 MPa,而伸长率则只有5%。当冷轧压下率未超过80%时,合金的在20~10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和饱和磁化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60%压下率时取得最小值。合金中{110}<112>黄铜织构,{112}<111}铜型织构,{136}<634>S型织构强度随变形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当冷轧压下率达到80%时合金中形成了强烈的织构。  相似文献   
64.
基于静态场景下不遮光CMOS摄像头的核辐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MOS传感器可与X/γ射线直接作用,因此存在利用分布广泛的监控摄像头进行核辐射探测的可能性。本文对静态场景下不遮光CMOS摄像头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将约7.4×108 Bq的99 Tcm放射源置于罗技科技(Logitech)C170摄像头旁不同距离处,在静态场景下分别采集1 000帧视频图像,发现视频图像上产生了异常的随机亮斑。本文提出一种帧间差分、高斯平滑和阈值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甄别每帧图像是否含有随机亮斑,并采用TERRA-P多用途个人剂量报警仪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可见光图像上叠加的亮斑是由核辐射产生的,且每千帧视频图像中含亮斑帧数与辐射剂量率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本文提出的算法可有效甄别静态场景下不遮光CMOS摄像头所采集视频图像中的放射性事件,即实现了对核辐射的探测。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视频处理算法,期望实现基于公共场所大量监控摄像头的低成本核辐射监测。  相似文献   
65.
U型网络结构的脑肿瘤自动分割方法由于多次卷积和采样操作会造成信息损失,导致分割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能够利用语义信息流引导上采样特征恢复的特征对齐单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轻量级的双重注意力特征对齐网络(DAFANet)。首先,将特征对齐单元分别引入3D UNet、DMFNet和HDCNet三个经典网络,以验证其有效性和泛化性。其次,在DMFNet基础上构造轻量级的双重注意力特征对齐网络DAFANet,利用特征对齐单元强化上采样过程中的特征恢复,3D期望最大化注意力机制同时作用于特征对齐路径和级联路径,用于重点获取上下文的全程依赖关系。同时使用广义Dice损失函数提升数据不平衡时的分割精度并加快模型收敛。最后,在BraTS2018和BraTS2019公开数据集进行验证,文中所提算法在ET,WT和TC区域的分割精度分别达到80.44%,90.07%,84.57%和78.11%,90.10%,82.21%。相较于当前流行的分割网络,具有对增强肿瘤区域更好的分割效果,更擅长处理细节和边缘信息。  相似文献   
66.
设计了一种用于飞轮储能系统的数字化逆变器.针对系统对高效率的要求,优化了单相逆变器的参数;直接采用极点配置法设计了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对其伯德图进行了PID校正,计算出逆变器输出电压瞬时值单闭环控制和电感电流输出电压双闭环反馈控制的PI参数,很大程度上简化了PI参数的求解过程,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数字化控制逆变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该系统在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7.
68.
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大变形是导致隧道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能否有效的控制变形,是保证隧道能维持正常施工和后续使用的重要因素。针对木寨岭隧道所处的复杂环境,分析隧道的变形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利用变形缝进行治理和总结现阶段防治大变形的主要措施,对以后的工程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9.
70.
李吉东  王岩  谷宇  王斌 《特殊钢》2021,42(3):79-82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和硬度计等研究了 1 080~1 200℃固溶温度对热轧态Inconel 601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合金基体为沿轧制方向拉长的奥氏体晶粒组织,同时弥散有少量氮化物,沿晶界有大量碳化物析出.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逐渐长大,碳化物缓慢溶解,强度及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