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工业技术   10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军校研究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军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即培养制度不完善、培养方案不够科学规范、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员学术视野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改进对策,主要包括健全创新教育制度、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改善科研实训条件和提供充足科研经费、端正学术风气等,确保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2.
针对多级感应线圈炮中,电枢的速度会影响驱动线圈的最佳触发位置,分析影响电枢受力的变量的特点,给出了电磁力的曲线.基于冲量定理,分析电枢的速度增量与电磁力及其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最佳触发位置会随着电枢速度增加而不断提前的结论.为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建立感应线圈炮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电枢初始速度下的驱动线圈最佳触发位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和分析完全一致,而且当电枢速度较高时最佳触发位置甚至会提前到电枢处于制动力的位置.通过仿真得到电枢初始速度与驱动线圈最佳触发位置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据此给出多级感应线圈炮的触发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3.
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的轨道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磁轨道炮发射电枢过程中,移动载荷对轨道的作用会引发轨道挠度变形。本文依据试验电流波形数据确定电枢速度和滑动距离,根据弹性梁的动力学响应方程,考虑电枢的作用力及磨损,求解了轨道的挠度幅值。对比了电枢作用力和轨道斥力对轨道变形幅值的影响,获得了轨道的挠度变化随轨道位置和发射时间的变化曲线,为进一步分析轨道炮寿命和绝缘支撑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电机类装置的冷却问题就是把其运行时产生的电磁损耗所形成的热量散发出去.线圈炮的散热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技术难关.通过对电机各种冷却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等的阐述,希望从中找出解决线圈炮散热问题的途径.蒸发冷却技术是冷却方面的新技术,其具有冷却效果好,运行温度低,线圈压力小,安全性能好等特点,比较符合电磁炮冷却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高压带电环境下测量温度是一项既困难又危险的试验.本文介绍了使用热电偶对电磁发射器驱动线圈内部温度的测量过程,并利用应变片及压力表对线圈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以防止发生爆裂现象.本文还简述了线圈内部平均温度的计算过程,将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对并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56.
活塞式螺旋绕组MFCG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敖  高敏  雷彬  李治源  池小平  李鹤 《高电压技术》2008,34(2):397-400,404
为推进带螺旋绕组的活塞式磁通压缩发电机(P-MFCG-HW)技术的发展,设计了新的锥形电枢体复合结构并完成P-MFCG-HW的原理验证试验。通过P-MFCG-HW磁场模型分析了电路模型的实质,即运动电枢填充绕组而减少电感,其表现形式则为放大电流的磁能,而在P-MFCG-HW理论的深层次分析中,指出了电枢概念是不可缺少的。锥形电枢MFCG-HW工作过程细微分析所确定的合理电枢感应面电流分布和绕组内磁场位形及与爆炸式MFCG类比,得出了有关活塞式MFCG-HW电枢形状的关键技术,即:无论是薄皮还是块状,锥形电枢是合理和必要的;电枢表面要连续和光滑,特别是柱状电枢端部的环形尖棱可导致系统效率降低;要绝对避免电枢表面轴向缝隙会阻碍感应电流而导致试验失败;电枢形状优化设计的原则是使电枢感应面电流均匀分布;磁场扩散的趋肤效应和MFCG原理要求螺旋绕组直径和厚度足够大;电刷和中心导杆在特定情况下可抛弃。  相似文献   
57.
线圈驱动器是用电磁能推动电枢的一类发射装置.由于在驱动过程中,驱动线圈受到非常大的反作用力,可能使驱动线圈断裂或破坏,影响线圈驱动器的正常的工作.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场-路耦合的分析方法对驱动线圈的结构变形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大驱动线圈强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8.
对可储能电装甲的作用机理做了简要分析。以装甲车辆的防护性、机动性和可靠性为依据 ,从电容器的电极、固体电介质和浸渍剂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了可用于可储能电装甲的脉冲电容器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9.
刨削是一种高速滑动过程中发生在接触界面的损伤现象.对电磁轨道炮超高速滑动电接触界面刨削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刨削产生的微观机械作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刨削发生于一个高速高温高应变率的物理环境中;刨削过程的物理实质是电枢与轨道局部微凸体发生了绝热塑性剪切作用.最后归纳了目前抑制刨削的3种手段,为轨道炮系统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在LS-DYNA中对破甲弹聚能射流产生机理进行了仿真,得到射流形态及进入颈缩过程的时间,而后在仿真软件Ansoft中建立射流和线圈3D模型,并利用电容器对线圈放电产生高频轴向磁场。仿真结果表明:在外磁场作用下,金属射流表面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外部磁场作用会产生径向向内的电磁力。由分析得到的电磁力密度分布情况可知,射流凸起位置产生的向内的电磁力最大,而凹陷位置的电磁力较弱,射流的穿深效果由此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