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许凯  李永丽  殷世芳 《治淮》2015,(1):43-44
一、研究目的根据水利部重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达标考核工作要求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技术方案,近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主要控制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或COD)和氨氮,因此有必要从方法原理和操作细节上分析提高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时效性和准确性的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要求,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准确详实的水质基础数据。二、研究思路高锰酸盐指数适应于饮用水、水  相似文献   
92.
目前灵活接地系统大多采用定时限零序过电流保护,高阻接地故障时保护存在易拒动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流与电压相位差变化的选线方法.基于灵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零序等效电路,分析了并联小电阻投入前后的电气量变化特征,即非故障线路始端零序电流与母线零序电压相位差不变,而对于故障线路此相位差发生变化,同时分析了过渡电阻对电气量变化特征的影响,发现过渡电阻只影响母线零序电压相位变化量,而对各线路始端零序电流与母线零序电压相位差的变化量无影响,据此提出该选线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并联小电阻投入前后电气量的变化特征,无需其他馈线的电气量即可判定故障线路.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高阻接地故障时仍能准确选线.  相似文献   
93.
制药废水零排放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生化、反渗透(RO)和三效蒸发器组合工艺,对某制药企业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混凝沉淀、生化处理去除部分有机物和氮磷,然后利用RO系统去除剩余的有机物、氮磷和盐分,最后采用三效蒸发器对RO系统浓水进行蒸发浓缩。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可满足企业生产工艺用水水质要求,并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4.
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区域快速识别的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新原理。根据故障区域识别函数在线路连接点的相位特征判断故障区域,进而利用混合线路正序测距方程推算得到的故障距离表达式在故障线路段上进行精确测距。该算法无需判断故障类型,在线路连接点附近故障区域识别无死区,测距过程无需迭代搜索和伪根识别,计算量小,易于编程实现。仿真测试表明,新算法不受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负荷电流等因素的影响,满足工程对测距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GIS在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点源污染不同,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并与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密切相关。非点源污染研究需要大量的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数据,应用于非点源研究的分布式数学模型对空间数据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GIS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具有其必要性。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GIS在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GIS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确定灭菌方法和保藏方法后,选取红曲粉添加量、添加时间、卤汁pH值三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鸭脖制作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曲粉添加量为0.18%、添加时间为33.4min、卤汁pH值为6.0时,制作的鸭脖呈现的色泽最佳。  相似文献   
97.
植物油的密度的测量,一直是比较繁琐,特别是绝对密度,在—般工作性检化验室中进行测量,既困难且重现性不好。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都采用“相对密度”,即用比重来替代。  相似文献   
98.
特高压输电线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在国外已取得丰富经验。在论述和分析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特高压输电发展中应该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对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意见,供设计和运行部门参考。文中重点论述了特高压输电线的结构与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99.
面向多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分区电压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压不平衡和电压暂降是微电网中突出的电压质量问题。针对含单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和多PCC的微电网,提出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面向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分区电压质量控制(zonal-voltage quality control,ZVQC)策略,将二次电压控制的思想引入DG的本地控制,不仅改善了微电网正常运行时PCC的电压质量,还可在微电网故障导致电压平衡跌落和不平衡跌落时能够支撑PCC电压并改善其不对称度,实现微电网区域及全网电压质量改善。此外,给出微电网ZVQC的原则,讨论DG附加容量的规划方法,并给出ZVQC的实施方案。最后在PSCAD/EMTDC中建立IEEE P1547.4典型微电网拓扑,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
提出了一种新的微电网内部故障区域判定方法,采取微电网发生内部故障时首先断开静态开关的故障隔离策略。由于微电网内部发生故障与断开静态开关都会引起微电网内各线路的电流发生变化,利用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在两次电流变化中存在明显差异的特征,实现对故障区域的准确判断。当检测到两次电流突变量均大于设定值时,即认为故障发生在保护区域内。理论分析与PSCAD/EMTDC系统仿真验证了该微电网故障区域判定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