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6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分析了地震作用下结构-地下室-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时先将体系分为四个区域,即:桩土体系、两侧土区及上部结构,各个区域分别采用用样条有限元法和半解析无限元法进行分析,再按力的平衡与位移协调条件将各个区域联系成一整体。结果表明,考虑上部结构-地下室-桩-土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后,由于地基的柔性影响,上部结构加速度、层间位移等反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是对结构有利的。  相似文献   
22.
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特点,采用特殊新型的射孔技术进行完井或重炮,可达到增产或解堵的目的。本文对特殊射孔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进行介绍,并对射孔效率影响因素、特殊射孔技术在低渗透油藏适应性进行研究,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根据沈阳某高层筏板基础的纠倾工程,对该建筑物采取的综合纠倾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纠倾过程中遵循安全、协调、平稳、可控、环保的原则,首次采用在建筑物西北侧外增加阻沉桩,在外围其他部分设置侧限桩,并将原筏板基础向外扩大与阻沉桩相连,同时结合堆载预压法、排水固结法[1]、沟槽开挖、扰动沙石的方法进行纠倾迫降。最终使该高层建筑物逐渐回倾,南北方向的倾斜率由原来最大的3.23‰回倾至2.5‰以内,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该工程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在复合地基条件下高层建筑纠倾技术应用的空白,而且对今后高层建筑物的纠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时域介质响应法是一种评估变压器绝缘状态的新方法,然而目前尚无公认的时域特征量能很好地表征油纸绝缘的极化特性。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法提出了新的时域介质响应法的特征量—极化电导率,并建立了时域电导模型。搭建了用来测试油纸绝缘极化电导率的实验平台,测试了不同温度下油纸绝缘的极化电导率,并计算了油浸纸的极化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油隙作为油纸绝缘极化特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测试分析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极化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充电时间一定时,极化电导率对数与温度倒数成线性关系。极化电导率能很好地表征油纸绝缘的极化特性,与频域响应法特征量—复介电常数的关系明确,为评估油纸绝缘状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6.
阐述了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太阳能浮标电源系统设计方法,太阳能浮标电源系统硬件部分由太阳能充电模块、DC/DC模块、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电池及电源管理模块等组成,并配置了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串口调试软件,通过串口通信可以有效的实现6路受控电源的通断。整个电源系统的功耗小于200 mA,电源纹波小于1 mV。  相似文献   
27.
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群桩—土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桩—土—桩动力相互作用原理,将群桩的动力问题化为群桩中每两根桩的动力问题,使分析得到简化。在群桩阻抗函数的推导中引入了桩周软化土域,以近似考虑桩周土的非线性影响。推导针对端承桩及摩擦桩两种情形。编制了专用计算程序VRSPS,进行了参数影响计算及工程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地铁隧道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建立了层状场地交叉隧道和上部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三维有限元模型。主要分析了交叉隧道角度、交叉隧道垂直距离、隧道截面形状等因素在不同地震波情况下对建筑物地震反应的影响。并且还与平行隧道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交叉隧道角度的增加会减小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物的影响,在90°时影响最小;交叉隧道的垂直距离越大,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越大;较大面积隧道截面可以阻隔地震波的传播,从而起到一定的减震功能。地震波本身对建筑物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同的场地土对不同地震波有不同的放大或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前关于地下结构–土体系的地震响应研究多为未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和周围建筑的影响。以隧道–土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10层地表建筑的影响,进行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隧道和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和土体在双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均大于单向地震动输入的响应。随着地震波输入维数的增加,土体的频谱没有改变。土体和隧道在远场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较为强烈,但由于近场地震波具有高能量的速度脉冲,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土体和隧道在两种地震波作用下加速度响应的差异逐渐减小。上部结构–桩基的存在导致隧道中间断面与端部截面处应变的不同,与隧道的端部截面相比,中间断面右侧的应变增大,左侧的应变减小。  相似文献   
30.
总结了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特性与使用现状,对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在基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为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基站的应用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