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1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工业技术   822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循环流化床(CFB)能够燃用低热值燃料,在我国广泛应用。其重要优势是无成本的低氮氧化物(NOx)原始排放,这是缘于CFB较低且均匀的燃烧温度及其固有的燃烧还原性气氛。随着中国燃煤电站污染排放要求日益严格,CFB燃烧原始NOx排放浓度超过了排放限制的最新要求。笔者理论分析了CFB燃烧过程,根据CFB燃烧条件下NOx生成与还原的途径,认为可以通过气固流态的优化调控NOx生成与还原反应,进一步降低NOx的原始排放。进而提出流态优化的工程实现途径:提高床质量、减少粗颗粒床存量、增加循环量。详细讨论了该技术路线的基本原理:床质量提高、粗颗粒床存量减少以及循环量增加,可显著强化燃烧过程中的密相区和稀相区的还原性气氛、减少NOx生成,并在稀相区乃至分离器中加强对生成的NOx的还原,配合合理的床温和风配比,使CFB锅炉在不采用烟气脱硝条件下,实现NOx低于50 mg/m3。该技术设想的关键点经实验室验证后,在150、260和560t/h CFB锅炉上进行了工程实践。运行效果表明,通过流态优化后,NOx排放显著下降,可达到NOx原始超低排放;同时,未见由此导致的燃烧效率显著降低;这些原始超低排放工程案例涵盖了烟煤、贫煤和无烟煤。通过流态设计优化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技术路线为CFB锅炉NOx控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2.
为提高CAN测控网络的适应性和通信效率,以CAN2.0A技术规范为基础,针对流程加工测控网络的特点,设计面向流程加工领域的CAN总线应用层协议ProCAN。在明确流程加工概念及范围的基础上,分析流程加工测控系统结构模型的特征,提出通信报文的类型,定义标准数据帧仲裁域与数据域的编码格式,并讨论ProCAN协议的通信模式、通信状态、通信异常及长报文误帧重传控制。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ProCAN协议能实现报文通信,并且具有延时短、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特点,尤其当网络负载较大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3.
李军  韩小茜  刘峻 《化学试剂》2006,28(12):724-726
在正相条件下,ChiralcelR○OD手性色谱柱上,首次直接拆分了3种外消旋过渡金属簇合物,考察了手性化合物结构以及流动相中的醇在手性识别过程中对手性拆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采用葡萄糖为碳源,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掺碳的LiFePO4正极材料,并对样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少量的碳掺杂并未改变LiFePO4的晶体结构但显著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LiFePO4/C样品的粒度较小粒径分布均匀,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1.9 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下降11.2 mAh/g,以1 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6.5 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7.2%.  相似文献   
65.
表面处理对木粉增强PVC发泡复合板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面处理的木粉对发泡聚氯乙烯(PVC)板材的增强改性效果。使用铝酸酯偶联剂、丙烯酸丁酯预聚物对木粉进行表面处理,将其混合到聚氯乙烯发泡板材配料中进行板材加工生产,结果表明,经处理的木粉能提高发泡PVC板材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用铝酸酯偶联剂处理木粉的发泡板材力学性能好于用丙烯酸丁酯预聚物处理的板材;而用丙烯酸丁酯预聚物处理木粉的复合材料在流变加工性能优于用铝酸酯处理木粉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6.
响应曲面法分析pH和温度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温度和pH交互作用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单因素试验中,在30℃下,总氮去除负荷(NRR)为32.1 mg/(L·h),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效果最好。在pH单因素试验中,NRR随pH升高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温度下的最适pH存在变化。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预测温度和pH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交互作用的影响模型,在温度大于25℃、pH值为7.6~8.2时,NRR最高,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最佳;低温条件(15℃)下,较高的pH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有强化作用。对低温条件下NRR的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试验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偏差较小,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7.
李军 《控制与决策》2014,29(9):1661-1666

针对中期电力负荷预测, 提出基于贪心核主元回归(GKPCR)、贪心核岭回归(GKRR) 的特征提取建模方法. 通过对核矩阵的稀疏逼近, GKPCR和GKRR两种贪心核特征提取方法旨在寻找特征空间中数据的低维表示, 计算需求低, 适用于大数据集的在线学习. 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不同地区的电力负荷中期峰值预测, 并与现有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 在同等条件下, 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改进预测精度, 而且性能更好, 显示了其有效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8.
含氯离子废水化学需氧量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氯离子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分析方法的研究是当前环境监测研究的热点之一,各种文献报道也较多,但各自使用的效果不一。采用试验的方法对含氯离子废水中CODCr的分析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硫酸汞加入法、稀释法、硝酸银滴定法、氯气校正法、氯离子校正法等方法在不同化学需氧量不同氯离子浓度下的分析结果,利用分析结果与配置的标准溶液浓度相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硝酸银滴定法是比较理想的适应范围较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不同电解液成分和浓度的选取,制备氧化和着色兼容的微弧氧化膜。不同种类的电解液所得到的微弧氧化膜层颜色也不同,同种体系中的主要成分浓度的不同是影响微弧氧化膜颜色和生成速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0.
以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分别以水和醇作为溶剂,采用液相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氧化锌。在以水为反应溶剂条件下,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配比对纳米氧化锌中位径和形貌的影响,得到制备较小中位径及合适长径比纳米氧化锌的最优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70 ℃、锌离子浓度为0.5 mol/L、锌离子与氢氧根浓度比为1:2。在上述最优反应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醇溶剂对纳米氧化锌中位径、形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溶剂碳链长度的增长,纳米氧化锌中位径呈现上下波动,无明显变化规律,形貌由球状向柱状发展,光催化性能总体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