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3篇
工业技术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贵州南部槽盆相沉积的中泥盆统独山组泥质烃源岩分布广泛,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平均3.02%,干酪根显微组分显示以Ⅱ1型为主,少量为Ⅰ型,显示极好的生烃条件。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晶间、粒间孔隙及裂缝均十分发育,储集性能较好。盖层广泛分布,保存完好,具有较强的封盖性。油气显示表明,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储层及砂岩储层中,均可见到不均匀有机质浸染或沥青充填。独山组中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该区具有两期油气充注。泥盆纪末期,贵州南部正处于紫云运动的抬升隆起区,成为早石炭世生油高峰阶段油气充注的有利区域,油气沿断裂向台地、台地边缘礁滩相灰岩储层及滨岸相砂岩储层运聚,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42.
基于地震解释和前人研究资料,从分析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类型入手,探讨了研究区潜在成藏类型、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认为:安顺凹陷下组合存在的成藏类型主要有"麻江古油藏"型油气藏;上组合存在的成藏类型主要有"礁滩"型和"不整合面或风化壳"型油气藏组合。同时,安顺凹陷烃源条件较好,油源丰富,且是油气运移长期指向区;发育良好的储盖层,具有区域性保存条件。指出,普定复向斜带是安顺凹陷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3.
焊接专家系统及其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分析国内外焊接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领域特点阐述开发模型,开发工具,通用性与开放性,知识获取与机器学习,知识表示与推理控制以及解释功能等开发技术及策略,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焊接工艺参数的神经网络智能设计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焊接专家系统,建立 多种焊接规范参数设计网络模型。以实际焊接工艺数据对所建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经测试表明,网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容错与协调能力以及显著的联想功能。本文有效解决了焊接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的关键困难--焊接规范参数设计,为焊接专家系统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为了分析电流互感器铁心饱和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结合一起电流互感器饱和造成差动保护误动的实例,采用谐波分析的方法,介绍了电流互感器的稳态饱和特性和暂态饱和特性,总结了电流互感器剩磁和一次电流非周期分量对电流互感器暂态饱和的影响,分析了电流互感器饱和对差动保护,速断保护等造成的影响,给出了限制短路电流,减少电流互感器二次负担,采用PR电流互感器等方法能有效的减少电流互感器饱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楚雄盆地自下寒武统至白垩系,在多处发现油气苗和沥青显示。研究认为,导致洒芷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晚期构造隆升与大幅度的剥蚀,它们使得古油气藏暴露地表;晚期挤压冲断伴生的张性破裂缝窜通地表,使油气散失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破坏因素。油藏孔隙类型主要有两种:下部主要为原生型孔隙(上三叠统);上部主要为裂缝型孔隙(侏罗系)。下部的孔隙型沥青是早期成藏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残迹。这说明斜坡区、隆起区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有利于古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7.
介绍某330MW发电机因为启动前机端电压互感器一次熔丝安装不到位导致的匝间保护误动事故的分析处理过程,探讨发变组保护装置中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判据原理,提出降低双TV断线判据电压差定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针对长明渠引水和无调节容量的压力前池的两级串联式水电站联合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在对其调试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串联运行功率—水位控制"的运行方式,旨在通过计算机控制协调电站联合运行,解决变负荷过程中两级电站间暂时的流量不平衡,并消除电站运行中机组发生事故对联合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为了重建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和评价羌塘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对南羌塘坳陷隆升剥蚀历史进行了研究。利用锆石和磷灰石(U-Th)/He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对南羌塘坳陷中部嘎尔敖包地区的侏罗系砂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大部分颗粒经历完全退火阶段;基于实验数据对盆地热史进行反演,并结合区域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认为南羌塘坳陷共经历了3期隆升剥蚀历史,即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和中新世以来,分别造成了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1.7~2.6 km、1.89 km和1.13 km的剥蚀量。热历史结果显示,早白垩世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首先遭受剥蚀,随后剥蚀逐渐向南、北两侧传递。南羌塘坳陷第一期冷却历史可能受到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碰撞的影响;第二期冷却历史可能受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影响;第三期冷却历史可能与印度—亚洲大陆持续会聚下羌塘盆地发育大量近南北向断层有关。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位于不同构造位置的样品的热历史显示,其经历了不同的剥蚀过程,这可能受到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和随后持续会聚造成的区域性近南北向断裂差异性活动的影响。基于不同构造位置样品热历史的差异性,认为区域性南北向断裂开始活动时间为65~45 Ma。  相似文献   
50.
南黄海盆地位处下扬子地块东延部位,发育巨厚的海相中、古生界地层。通过研究扬子地区海相中、古生界的盆地原型演化及其主要烃源岩区域发育特征,指出南黄海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应发育有类似扬子地区的-C1、O3-S1、P1、P2等4套主要烃源岩,尤其要重视在扬子台内广泛发育的后3套区域烃源岩。同时,通过对扬子地区中新生代历次构造变格对海相中、古生界的改造特征及其主要油气成藏类型,以及南黄海盆地的构造特点等分析,认为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区是勘探海相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区。该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基础好、实体保存完整、埋藏相对浅,更重要的是构造相对稳定、后期变形弱,可能发育有类似苏北黄桥地区的海相原生残留型油气藏。盆地北部坳陷因紧靠苏鲁造山带,海相中、古生界遭受了强烈变形甚至变位改造,在晚期断陷叠加区有可能形成类似苏南句容地区的重建型油气藏。而勿南沙隆起因长期处于中新生代强烈褶皱隆起带,海相中、古生界应以发育原生破坏型古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