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2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高燕  张富强 《材料导报》2007,2(5):51-53
与传统牙科陶瓷材料相比,以氧化钇(Y2O3)为稳定剂的四方氧4G4ff(t-ZrO2)多晶陶瓷(Y-TZP)由于存在介稳的四方氧化锆向单斜氧化锆(m-ZrO2)的应力诱导相变增韧作用,具有较高的韧性,而受到了普遍关注。主要从材料性能、加工性、美学性能等方面对Y-TZP在牙科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73.
介绍了传热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传热微分方程,定解条件及连铸坯凝固的特点,连铸坯的凝固过程中可概括为一个内部具有液相流动的热量的传递过程,并把坯壳在连铸机中的冷却看成是“热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74.
在传统铝合金阳极氧化电解工艺基础上,添加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形成硫酸-有机酸混合体系氧化处理液,对Al-Zn-Mn-Si-Mg系压铸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探索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和有机酸种类对氧化膜微观形貌、耐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分数为10%、氧化电压为18V、氧化时间为60 min、氧化温度为20℃的条件下,与纯硫酸体系相比,混合酸体系能显著增加Al-Zn-Mn-Si-Mg系压铸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厚度,提高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其中10%硫酸-15%柠檬酸混合体系(百分数均为质量分数,下同)下的氧化膜耐腐蚀性能较强,10%硫酸-10%酒石酸体系下的氧化膜耐磨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75.
热处理对非掺杂半绝缘GaAs本征缺陷和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霞  张富强  陈诺夫 《稀有金属》2001,25(6):427-430,439
在950℃和1120℃温度下,对非掺杂(ND)半绝缘(SI)液封直拉(LEC)GaAs单晶进行了不同砷气压条件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对本征缺陷和电特性的影响。在950℃和低砷压条件下进行14h热处理,可在样品中引入本征受主缺陷并导致体霍尔迁移率大幅度下降和体电阻率明显增加。这些受主缺陷的产生是由于高温和低砷压条件下GaAs晶体中发生砷间隙原子的外扩散,提高热处理过程中的砷气压。可以抑制这些受主缺陷的产生和电参数的变化,真空条件下,在1120℃热处理2-8h并快速冷却后,可使样品中的主要施主缺陷EL2浓度下降近一个数量级,提高热处理过程中的砷气压,可以抑制EL2浓度下降,这种抑制作用是由于高温,高砷压条件下GaAs晶体发生了砷间隙原子的内扩散。  相似文献   
76.
对双侧金属接触半绝缘GaAs(MSM)结构的电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包括不同外加偏压和不同载流子注入接触时的空间电荷分布以及电子和空穴电导率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接触处空间电荷区随外加电压的变化对这种结构的I-V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针对炉卷生产线和热处理回火处理线装备条件下,采用加入合金元素Mn、Mo、Cr、B,以提高钢的淬透性的方式来开发40 mm厚度规格低碳贝氏体钢,经过几种不同成分的对比分析,采用Mn-B成分体系生产40 mm低碳贝氏体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79.
为了解决连续管作业机安装和拆卸耗时较长的问题,研制了LG180/38-2600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该作业机主车由底盘车、控制室、滚筒、软管滚筒、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注入头、导向器和防喷盒等组成,采用双车一体化设计,适合通井、洗井一体化快速作业,具备良好的运移性能和现场作业适应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作业机连续管起下的最低速度稳定在0.1 m/min以内,最大解卡拉力达到300 kN,不仅实现了单车年作业次数第一,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降本增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现有的连续管钻机不能使用常规管柱进行作业。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制了LZ900/73-3500型连续管复合钻机,突破了轻量化注入头、下沉式滚筒、三折叠液压导向器、伸缩式门型井架、电液一体化集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该钻机既可使用连续管,也可使用常规管柱,可进行钻前准备、井筒处理、钻进以及钻后完井作业。采用模块化结构,一体化运行,提高了侧钻井全过程的作业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