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赵健  王奕凡  谢桦  周宁  孙芊 《中国电力》2019,52(4):167-177
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系统给电网电能质量、安全稳定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储能技术为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梳理现有储能装置类型及其典型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了储能从电能存储环节到电能变换环节的基本模型、从单点控制到多点协调控制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储能在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中平抑功率波动、参与峰荷管理、提升传输能力、改善电能质量、参与系统调频、增强系统运行安全性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并从装置开发、优化规划、运行控制和运营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储能大规模应用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2.
跨国调度与交易系统互联的信息通信支撑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理论和SWOT分析方法,利用现有的各类技术,围绕核心架构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提出了包含概念模型、技术架构、部署架构、功能接口的互联总体架构,对其中通信支撑、交互协议、模型和数据交互、信息应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设计了相关安全和可靠性保障体系,并进一步就东北亚跨国调度和交易系统互联进行了示范性设计。  相似文献   
23.
高志远  王伟  孙芊  鄢蜜昉  曹阳  张晶 《中国电力》2016,49(12):114-120
网络层IP协议从IPv4发展到IPv6,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密切相关。目前迫切需要系统化梳理和分析IPv6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将会造成哪些影响,有哪些可能的应用。从IPv6协议相对于IPv4本身的改变出发,梳理了其引起的技术实现特点变化,在此基础上就IPv6所做出的技术改进逐条探讨了其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并就几个重要的可能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指出:电力自动化系统对于IPv6协议具有广泛的潜在需求,特别是在需要大量公网可路由地址、端到端通信能力、QoS控制能力的应用场景中,但对IPv6的应用实施则取决于不同应用场景中对它的亟须程度和具体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4.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可再生能源的有效组织方式,随着分布式光伏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给电网供电品质带来了挑战。针对分布式光伏直流侧输出功率波动、交流侧谐波电能质量的问题,提出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加以应对。通过在直流侧加设一体化的混合储能系统,平抑光伏输出的波动性;利用基于自适应滤波算法的负荷谐波检测算法,以及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主动治理控制方法,有效降低交流侧的谐波水平。提出了基于分层控制的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控制方案,功率调度层管理光伏、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功率潮流,变流器本地控制层控制各变流器精确跟踪指令功率,可以提升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可调度性和电网友好性。利用PSCAD/EMTDC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电力数据是支撑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数据挖掘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主体需求和电力数据现状,归纳了智慧城市对电力数据挖掘的整体需求,从用电行为、负荷需求流向、区域成熟度评估3个方面论证电力数据挖掘对智慧城市的支撑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可知,电力数据挖掘能够为智慧城市诸如规划管理、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6.
根据已有的智慧电网成熟度的等级划分,从技术、功能、社会三个层面建立成熟度评价体系,旨在建立一种简单直观、全面有效的智慧电网成熟度评估方法.为此,在原有的文献计量法的基础上,加入主成分分析思想,在技术、功能和社会三个层面里筛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方面进行分析,较为准确地分析出当前智慧电网技术的成熟度仍旧处于成长期,并指出未来智慧电网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各项技术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7.
在中国电力计划与市场双轨制运行过程中,同时存在优先发电、优先购电、电网代理购电、市场化交易等多种机制,研究其协调运行的关键实施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从计划向市场体制的平稳过渡,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分类平衡的基本思路,对双轨制运行中的电量平衡、电力平衡、收支平衡、保障优先发电和优先购电战略目标实现、保障发电充裕性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保障多种机制协调运行的关键实施策略,并通过案例予以说明。研究表明,基于问题范围的界定,坚持以计划机制解决计划范围内的问题,以市场机制解决市场范围内的问题,是当前双轨制协调运行的关键,也是电力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